第8部分(第1/4頁)
章節報錯
馬皇后對朱元璋在生活上十分體貼關心,直到做了皇后,還親自操勞主管丈夫的膳食。她雖貴為“國母”,卻依然保持過去那種儉樸生活。
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馬皇后病死,終年51歲。病重時,她自知難好,怕連累醫生,不肯服藥。臨終囑咐朱元璋:“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皆賢,臣民得所而已。”
朱元璋非常敬重信賴馬皇后,對她提出的建議常能認真聽取接納。他曾讚揚馬皇后的見解是至理名言,囑咐女史官記下,讓子孫世代遵守。馬皇后以她特殊的身份,卓越的見識和傑出的才能,全力支援丈夫的事業,悉心補救朱元璋在政事上的弊病和過失,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發揮重要作用,作出有益的貢獻。
朱元璋始終對馬皇后充滿深情,念念不忘。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與馬皇后合葬在南京孝陵。
第三部分:居家之道嚴 —— 不嚴之流弊不可勝言(1)
◆原文
治家貴嚴,嚴父常多教子,不嚴則子弟之習氣日就佚惰,而流弊不可勝言矣。故易曰“如吉!”欲嚴而有威,必本於莊敬,不苟言,不苟笑,故曰“威如之吉”,反身之謂也。
——引自《曾文正公全集》
●解讀
治家以嚴為貴,嚴父對子女的教育就多,不嚴的話子女就會一天比一天驕佚懶惰,其流弊數不勝數。所以易說:“威如吉”。想要既嚴又威,一定要以莊敬為根本,不苟言笑,所以說“威如之吉”,這是反身而誠的意思。
※詳解
“治家貴嚴”,這是曾國藩的切身體會和一生奉行的準則,這從他一生對子女兄弟的教育中可以明顯反映出來,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治家貴嚴早已成了一條不容懷疑的準則。
歷史上許多著名人物之所以能夠成名,往往得益於嚴格而健康的家教。
孟子名珂,是繼孔子之後的儒家代表人物,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學家。先世是魯國公族,受業於子思的門人。他將孔子的“仁”發展成為“仁政”,宣傳“仁者無敵”的思想,被後人稱為“亞聖”。
少年時期的孟子貪玩不好學習,他經常跑到一個離家不遠的墓地玩耍,學著挖坑埋死人,有時連飯都忘記吃。對此,孟母心裡非常焦急,苦苦思索如何為孟子挑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免得他四處亂跑。想來想去,她決定把家搬到街市附近去住。但是沒想到,繁華的街市和來往這裡的商人,也很分散孟子的注意力。出於好奇,孟子甚至常跟隨商人學著在街上叫賣,把讀書學習的事完全拋在腦後。
不久,孟母得知了這種情況,並從中得到啟發:原來小孩子都有一個特性,接近什麼就學什麼。她覺得此地也不是教育兒子的好環境,於是又產生了第二次搬家的想法。過了一段時間,孟母把家遷到了一所學堂旁邊。此後孟子果然體會出母親二次搬家的良苦用心,開始進學堂用心讀書。
孟母不僅懂得客觀環境對培養學習興趣和鑽研精神的重要,也懂得只有經過千錘百煉、不斷努力和反覆教育才能造就刻苦好學、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孟母除了注意選擇良好的客觀環境,進行必要的督促外,還注意啟發孟子主觀上的自覺性,使他明白要努力學習的道理。
孟子上了學堂,雖然比從前用功,但仍然經常貪玩好耍,並不十分努力專心對待學業,孟母仍很擔憂。一天,孟母正在堂前織布,又見孟子早早就從學堂跑回家,就馬上放下手中的活,問孟子是何原因。孟子是因不願讀書,揹著老師逃學的,但看見母親嚴肅的樣子,就撒謊說:“我是和平時一樣放學回來的呀!”孟母聽了很痛心。她沉思片刻,拿起剪刀把織布機上的紗線統統剪斷,而且不再說什麼,只坐在一邊流淚。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