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為“因羞慚而臉紅”,這大概便是赧水河的來歷。赧水河上面的橋名“赧水橋”,最早建築於宋代,那時不過是木橋而已。現在留下的橋,復建於崇禎七年,朱王為便於修築城牆,先建了這座赧水橋。赧水橋自古至今,有一遠近聞名的小吃??米粉。此種米粉柔韌爽滑,色澤晶瑩,配上佐料,是各階層人員競相享用的食物。其實,若追溯起來,武岡米粉的發源地在雲南,雲南“過橋米線”與之同出一轍。洪武年間,朱元璋之第十八子朱?封藩雲南,其兄登基後,怕他造反,連哄帶騙,讓其遷至武岡,以便看管。雲南“過橋米線”的工藝流程,也就在那個時候帶入武岡。

卻說1926年10月20日半夜,沈鴻英連續兩次攻城敗退後,是夜無事。

但守城軍民不敢怠慢,徹夜固守,次日一早,發現沈鴻英軍據南門外三里處黃家坊,知其賊心不死,在清除城牆下、南門口的敵屍後,仍舊緊閉城門,動員全城市民投入戰備。青壯年搬運石塊壘上城牆,老翁、婦女則在城牆下打灶架鍋煮稀飯。忙碌一整日,至21日半夜,賊軍又來攻城。

此次賊軍攻城有所不同。前面敢死隊掮著三根數百斤重的楠木柱樑,徑衝南門口。臨近時,喊殺震天,槍彈呼嘯,連成一片。賊軍以梯隊形攻城,後面由機槍向城樓和兩翼開槍,子彈密集,守城軍民被壓在炮樓或掩體裡,抬頭不得。

很顯然,沈鴻英此次攻城比昨日更為兇猛,而且做了周密的部署。

“嗵??”那是楠木柱樑撞擊城門之聲。一次撞擊,城門搖搖欲裂,沉悶的撞門過後,又是一陣震天動地的吶喊聲,隨即是更為兇猛的撞門聲再加上密集的槍聲,彷彿地在動,山在搖。

很快,易豪看出了問題,對張湘砥說:“團長,賊軍以階梯式撞城門,又有機槍掩護,要不了多久,城門就會被撞開,那時候,我們就只有死路一條!”

“怎麼辦?”張湘砥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這時,劉卓從牆下爬上來,對張湘砥說:“張團長,城門快要給撞開了,怎麼辦?”

張湘砥對易豪說:“易營長,你負責在城牆上指揮狠打,我下去看看。”

張湘砥隨劉卓走下城牆,來到城門內,只見一群士兵用木棍在拼命頂,但外面楠木撞擊力之巨大幾乎無法抗拒,兩邊銜接在鐵槽裡的門樞已經裂開了裂縫。

如今,這道門已成了全城近六萬軍民的生死之門,能頂住,大家有活路,頂不住被撞開,死路一條。

正在萬分焦慮中,歐陽東領著一幫市民扛著鋤頭、挑著筐湧到了門口。張湘砥一拍大腿,叫道:“好辦法!歐陽縣長,真有你的!”

“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歐陽東說,“如今我把這成語改了一下,叫‘兵來土掩’。”

張湘砥大笑,和歐陽東一起加入了搬石運土的行列。

外面的賊軍冒著槍林彈雨瘋狂地撞著城門;城內,歐陽東率市民們拚命搬運土石,在城門內壘起了一道厚厚實實的土石內牆。

用木和鐵皮交叉做成的厚實城門終於撞破了??不得而知,賊軍興奮之後旋即就是大失所望。沈鴻英惱羞成怒,率部向西移動,轉攻旱西門。

城牆上的守兵齊聲吶喊:“賊軍去旱西門啦,打呀,殺呀!”

城內歐陽東聞聲,迅率挖土方的市民向西飛奔。來到旱西門,正好賊軍在外面吶喊著撞城門。子彈在頭頂上呼嘯,守城官兵在奮力還擊。

旱西門內的土方較多,搬運起來十分方便,這一次賊軍堅持不到半小時,又向水西門移動。

水西門是穿城河引資水進城的入口,入口之上有一座石拱橋名牛市橋,俗名“牛屎橋”,那裡有一個湘西聞名的耕牛交易市場,雲集了來自各地的耕牛或菜牛和牛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