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如。這王奉之是如今的御史大夫'1',掌蘭臺秘書。此時非戰時,四海昇平,司馬家從上到下都好臉面,尤重言官。先帝特意將原先從三品御史中丞提拔為正二品御史大夫,從地位到職權都上了一個檔次。與王奉之作親家,對桓家的名聲總歸有益無害。
沒想到吳王司馬蔚這個八百年不出現的王八蛋,居然也挑著這個時候上京求娶王家四娘。沒辦法,琅琊王氏女名聲在外,吳王有言在先,找不到令他一見鍾情的,就要娶個最高貴的。天下論高貴除了公主,大概就只有王謝盧崔這樣的世家貴女。她雖然知道父皇肯定不會同意司馬蔚勾搭上琅琊王家,但這麼一來,自己也沒法讓母后直接下旨賜婚了。
皇帝是個愛臉面的,他怎麼可能告訴吳王說,你看中的那姑娘我女兒南康也看中了,她想替我外孫求娶,所以你只能靠後了。按照他的意思,本來是想讓王家自己看著辦。
王奉之在朝為官多年,哪裡不明白皇帝的心思。明白雖明白,但選了譙郡桓家就意味著得罪了吳王,選了吳王更是直接和皇帝對著幹了,兩邊都討不了好,當即苦笑道:“實不相瞞,去歲臣妻便已經和謝家夫人相看過了,雙方均十分滿意。剛準備下定,結果謝家就出了事,外面都傳阿頑命不久矣。臣雖受聖人教誨,但為人父母卻總得多慮幾分。好在謝夫人高義,不願令我等為難,只說為免相累此事作罷。臣本以為這門親事到此為止,誰知小女卻道:‘常言道,大丈夫當言必信,行必果。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2'?阿爹身為御史大夫,為天下言官之首,更應以身作則。既然您已開口同意將我許配謝家,此時他身受重傷,我又豈可為求自保抽身而退?活便嫁,死便寡,我亦無悔矣。’臣聞之羞慚萬分,已使臣妻去謝家探望,如無意外當再續前緣。”
這番話說得漂亮,不僅輕輕巧巧推脫了吳王的求娶,又顯出王氏女的貞烈賢淑,謝夫人的深明大義,即使是王奉之自己也是一副知錯能改坦蕩君子的模樣。尤其這個再續前緣,用得十分微妙。三年前若不是出了淮山那檔子事,王謝兩家早就聯姻了。皇帝一聽,果然不好多說什麼,只點了點頭道:“阿頑倒是個好孩子。說起來,朕還欠著謝家一個懷恩公。既然如此,等你們倆家擇好日子了,索性將爵位一併還給他,也算是朕的賀禮了。”
謝瀾曦遭遇刺殺的事,南康也有耳聞。這話從女方家裡說出來,十有八九已經是板上釘釘了,再加上過了御案,皇帝又沒反對,還點頭還爵為賀,這就和親口賜婚沒兩樣。謝為安早死,謝瀾曦在家休養,男方家唯一一個對此事有決斷權的長輩就是謝夫人。謝夫人一介女流自然不可能上朝奏對,所以這件事只能由女方家長王奉之親自出面。可以想象謝家知道後不知道該多高興,兒媳婦出身沒的說,貞烈又識大體,最重要的是人家還沒進門就把謝瀾曦的爵位帶回來了。謝夫人真是上輩子修來的好福氣,同樣都生的獨子,怎麼她的運氣就這麼好?
南康恨得直咬牙。
謝家前一段時間不是傳出了謝夫人要將自己孃家的侄女許給謝瀾曦沖喜嗎?怎麼一轉眼就沒了影兒,又和王家好上了?她越想越不甘心,派人去打聽了半天,這才知道原來謝瀾曦的身子已經大好了。
難怪。蕭家那個據說是個孤女,這樣的女子嫁進來,光頂著個響亮的姓氏,能有什麼助力?換成是她她也會換。蕭家孤女能和天下聞名的琅琊王氏女相提並論麼?
南康眼高於頂,除了王謝兩家還看不中其他人。王家四娘雖然沒戲了,可六娘和七娘亦是嫡出,只不過其父是王奉之的兄弟,位置沒他那麼好。謝家嫡系一脈眼看就要起復,謝瀾曦兩個庶出的妹子也立即變成香餑餑。雖然都是謝夫人膝下撫養,但畢竟是庶出,入不了長公主的眼。而旁系一脈嫡女雖多,懷恩公的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