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是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桃園三結義的典故出自《三國演義》,《三國志》中並無此節。頂多一句三人“恩若兄弟”、劉關“義為君臣,恩猶父子”等。本文因架空,考據黨不可深究。
16 混亂
這個鎮子上的人大多她都認得。雖然她下山的次數不多,可是記憶力遠超常人。雖然做不到過目不忘,但記個七七八八是不成問題的。所以當她看到人群中幾個陌生面孔在慢慢朝她這邊靠近時,阿苒立刻就反應過來了。
那王於二人既然能在小謝失蹤的第二日就追到山上,還能脫口道出她爹姓何,想必早已有人對此做過調查。只不過從他倆的反應來看,處於暗處的敵人對她父女資訊的掌握並不全面。
王於死去已經好幾天了。這麼長時間沒有下山,他倆背後的人必定起疑。加上雲霞鎮一直等不到謝瀾曦,對方對雪山加大關注只怕也是遲早的事。
這一點,她早就和謝瀾曦想到了。
謝瀾曦看起來一點也不慌張,只是慢慢道:“別擔心,他們未必敢再來。”
的確,那王於兩人是被她用計分而擊之。一個最終被拖進熊洞,一個則留給了狼群。若是對方等到天好,派人上山搜尋,最多隻能找到他倆的骸骨。深山裡的事本來就沒人說得準。誰能猜到他們究竟是尋人時不小心踏足了熊洞,還是被人用計策引過去的呢?
只不過從眼下的情況看,對方明顯懷疑到了她身上,或者說鍥而不捨的想要從她身上探尋謝瀾曦的下落。
鎮上的人都知道,她是唯一敢在這種大雪天裡獨居在深山的人。被盯上也是很正常的,不然王於也不會盯著她問謝瀾曦。退一步說,即使對方知道她有本事輕易幹掉對方兩個人,還都是死相非常悽慘,只要她人在山上,在沒摸清她老巢在哪裡之前,諒他們也不敢在這種寒冬臘月的天裡繼續上山尋人。
阿苒仍然一臉興致勃勃湊熱鬧的模樣,似是絲毫沒有發覺對方的靠近。
王於這個例子,使得他倆背後之人沒有再輕舉妄動,沉住氣準備守株待兔。可惜這個法子有個缺陷,若是阿苒一直不下山,他們也沒辦法繼續等待,畢竟時間拖得越長,對他們越不利。但反過來考慮,若是到了開春之後,謝瀾曦被刺殺的風頭過去,對方另尋個名目大肆搜山,那時候她就被動了。
阿苒想了幾天,還是決定下山採購一趟,順便看看情況。
小謝與她說過,自己是謝家中嫡系一脈的嫡出獨子,未來極有可能繼承家業的。一旦失蹤,謝家必然會動用一切可能尋人。但也正因此,家族裡某些不願意他繼承家業的人,對謝瀾曦的失蹤高興還來不及,藉機會名為相救,實則想除去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她對誰都不能輕易透露出他的行蹤。萬一是心懷不軌的人,他一死,她的利用價值就沒了,必然要被滅口的。
最壞的情況也就是自己被敵人抓到。
從伏擊謝瀾曦的層層圈套可以看出,對方是不達目的不罷休的那種。只要小謝沒有被抓住,她就還有逃走的機會。畢竟在對方眼中,她和謝瀾曦就算相逢也不過認識幾天,不可能為他冒這麼大的險。不管用什麼手段,只要他們由著她帶路,進了深山去哪裡,還不是她說了算?
最重要的是,敵人即使懷疑,也沒有把握謝瀾曦一定會逃往深山,被她所救。小謝家裡不比尋常世家,能屹立百年不倒且依舊風光無限,自然有其過人之處,對方萬萬不會等閒視之。
眼看那幾人裝作若無其事越走越近,目光卻一直跟著她,阿苒心念電轉,立刻就有了主意。敵人寧可花功夫攪混水,暗中派人來抓她,也沒有直接動用官衙力量,顯然並不想把事情鬧大。不想鬧大有兩種可能,第一是心有餘力不足;第二,他們不敢。
到了這個地步,掉頭跑是絕對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