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安全感。

家在外地的萬人迷畢業那年,自謀生路,去一家公司應聘。她就是在那家公司遇見他的前任男友。他當時是公司的老闆,自己創業開了一個公司,他慧眼識珠,錄用了她,她對他也有一份特殊的親近感,覺得他年紀輕輕就擁有自己的公司確實不簡單。

第一天進公司,當她從別人口中知道他竟然只有大專學歷時,她的心情如浸在冰窖裡一般,覺得在這樣的領導手下乾沒有意思,也不想在這公司幹長,如果有合適的地方的話。這大概是學校裡落下的毛病,在校時,總覺得學歷越高越好,尤其是公司裡的老闆,如果沒有一個好的學歷,怎能鎮得住公司裡的員工呢?上班的頭幾天,沒有給她分配具體的工作和任務,只是讓她熟悉環境、客戶、接電話、打打字。一天下午,她一個很久沒有見面的同學上線了,她們在網上正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她忘記了已經過了下班時間,突然他衝進辦公室問她部門的經理在不在?她說不在。他看看她讓她趕緊收拾東西,跟他去見一個客戶。就這樣她迷迷糊糊跟他上了車。這是她工作以來經歷的第一次商業談判。雖然在學校時也小打小鬧地當過什麼學生幹部。可那畢竟是在校園裡。那天晚上他帶她見的是一個英國客戶,本來要找的那個部門經理是他的隨身秘書兼翻譯,但是當天晚上她卻充當了秘書的角色。而那一晚他的表現顛覆了她之前對他所有的偏見。見到客戶後,他一直都用英語在交流,其流利程度讓她這個本科生都汗顏。他思路敏捷、神情沉穩那種霸氣一下子就把她給吸引住了。從那一刻起,之前的什麼學歷越高的人越有出息的念頭就拋到了腦後。

學歷高的人智商也高。這是個天大的誤會。想一想,要獲得高學歷,所需要經歷的種種考核:首先要經歷高考,高考是什麼玩意大家都知道,實在是跟智商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需要的是記憶力;考研呢?除了各種基礎考試(當然

也是考記憶力為主)外,就是論文了;論文的好壞有非常客觀的標準嗎?在文字方面,地球人都知道論文只要熟練地用剪下、複製、貼上這三種人工具就可以了,拼湊抄襲、造假浮誇、近親繁殖、學術*、買賣論文、互搭便車。格式方面是有的,顯然跟智商無關;內容呢?像科幻小說一般,另一世界的生產力,在實踐中究竟有多大的應用價值,唯一標準是評審老師的主觀意見,如果論文對他的胃口,跟他的課題接近或者跟他的理論接近,那顯然,更加容易透過考核,如果不是,那就要看運氣了。這裡倒有點智商的成分,至少要有足夠的智慧瞭解評審老師的思路方向。堅持學歷高的人智商也高這個謬誤的說法。就如同“腦袋大的人和腦袋小的人誰更聰明一點”這樣的說法一樣沒有科學根據。所以,如果上司的學歷高,職位高,千萬不要對他盲目崇拜,因為,學歷和職位可以說明很多問題,但是,恰恰不能說明他當前的智商和能力。更多的時候,學歷代表者僵化,職位代表著不勝任。面對越高學歷和職位,把他當成一個無能的傻瓜,可能比把他當作一個有能力的聰明人要更正確一點。同理,職位高的人,能力也強。這個觀點與“個子高的人比個子矮的人誰更有勁一點”一樣荒謬。在企業裡獲得提拔的表面依據是什麼?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然是能力!但是對於能力,沒有統一的標準。更多的業在提拔人員上有自己的一套潛規則——親戚、同鄉、同學、論資排輩等等。有能獨立的開發市場的能力,不等於有能吃透你上級意圖的能力,不等於有能管理好下屬關係的能力。

那天的談判之後,她在公司像像是換了一個人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