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還沒睡醒啊?”周巡的話立刻引起了身邊軍官和親兵們的大笑。

既然汝寧軍要半渡而擊,那他們的目標肯定是那十一座浮橋。而農民造反軍要保住浮橋,也肯定是要阻截汝寧軍。也就是說,現在應該是汝寧軍進攻,農民造反軍防守的。

所以農民造反軍正確的戰法應該如此,快速地用大車和雜物攔起一道工事,然後儘快地挖壕溝,壘土牆。把自己的兵丁隱藏在工事後面,讓這場阻截戰變成汝寧軍的攻堅戰。

當然汝寧軍也不會讓自己的兵丁去簡單地攻堅。畢竟農民造反軍的人多,在工事邊上的搏殺損傷肯定不會少。汝寧軍採取的正確應對也應該是:用火炮把工事開啟缺口,之後兵丁形成戰術分隊從缺口衝進去。

可這樣的戰法有個缺點,那就是推進的速度很慢。因為當時的炮彈畢竟不是開花彈。實心炮彈開啟的工事缺口也只是一個點,而形成一個較大的缺口就需要反覆射擊同一個點,發射好幾發炮彈。

其實這也顯示出了步騎炮陣形的一個缺點:靈活性不強,移動的速度比較慢。如果農民造反軍在第一道工事阻擋住汝寧軍一段時間,再利用這段時間在後方構築幾道工事,那麼幾次阻撓以後,就可以爭取大量的時間,讓大多數的農民造反軍順利渡河。

當然,在汝寧軍強大的火力下,擔任阻截的農民造反軍肯定是傷亡慘重,可畢竟他們的主力是保住了。甚至於如果阻截的農民造反軍堅決的話。只要不計傷亡頂住汝寧軍的強大火力,在汝寧軍翻越工事的時候進行堅決的反突擊,那也會給汝寧軍帶來很大的傷亡。

要知道,現在的汝寧軍根本承受不起兩、三千人的傷亡,可能這樣一拼命,汝寧軍就會完全放慢腳步,利用火炮的火力慢慢地層層推進。到了那個時候,也說不定能夠把阻截的人馬順利地撤到淮河南岸呢。

但現在的農民造反軍完全放棄防守,主動地向汝寧軍發動了衝鋒。可能那些農民造反軍的首領有些心急,也可能是在打下鳳陽以後有些忘乎所以。他們就想一口把汝寧軍吃掉,要完全消除掉汝寧軍對渡河農民造反軍的威脅。

可是如果汝寧軍沒有與農民造反軍交過手,那麼這次的衝鋒還情有可原,畢竟他們不知道汝寧軍的真實實力和強大火力。但是明明汝寧軍已經與他們交手幾次了,因此這些農民造反軍的首領現在這麼做。也只能夠說是他們昏頭了吧。

可昏了一次頭還不算,那些首領還要連連昏頭。就算農民造反軍要衝鋒。也不能夠在這麼遠的距離衝鋒啊?你想想。要跑兩裡左右的距離再與汝寧軍戰鬥,那些衝鋒的農民造反軍還哪裡有體力作戰啊?

當然,對於農民造反軍愚蠢的行為,汝寧軍肯定是熱烈歡迎的。在周巡的命令下,炮隊四十幾門火炮迅速地被拉到了最前排,而火銃手排成六排站在了佇列的前排。

“注意!裝實心彈的在我命令下再發射!發射完立刻都把炮給拖回去。裝霰彈的聽我的第二聲命令!”炮兵團團長熊正恩大聲叫道。

這四十幾門火炮裝有實心彈和霰彈的各有一半。分別準備對付遠近距離的農民造反軍。

雖然對農民造反軍那種愚蠢的衝鋒有些不屑一顧,可是汝寧軍的準備還是很充分,因為現在能夠威脅到汝寧軍的,只有象汝州之戰那時發生的狂化衝鋒了。

不過在汝州之戰以後。汝寧軍也總結出了對付狂化衝鋒的方法,那就是利用強大的、不間斷的火力,從遠距離把敵軍的狂化狀態給完全消磨掉。因為再怎麼瘋狂的敵人,當他們不能夠衝鋒到汝寧軍的面前,而在遠距離被不斷的屠殺後,也就不能夠保證有足夠的勇氣衝鋒了。

可是農民造反軍衝鋒的距離畢竟太遠了,當他們衝刺了一里左右,有些農民造反軍的兵丁就沒有了體力,他們都叉著腰停下了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