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姓,最多比就是烏合之眾強一些。
令人奇怪的是,同樣起家於烏合之眾的造反農民軍,朝廷卻願意授官職、發糧餉來招撫,並且招撫的那些原農民軍首領及其部隊還屢屢受到朝廷重用,這也只能夠感嘆牆外開花牆內香了。
再一個 ,餘子璉本人在朝廷也沒什麼名聲。一位排位不高的進士,一位到地方數年聽不到聲音的知縣,除了得知他與聲名狼籍的吳世恭有私怨,而且這私怨是來自於搶一個女人,這讓聽聞過餘子璉的那些朝中大佬都以為:餘子璉和吳世恭無非是一丘之貉罷了。所以餘子璉在朝中的名聲並不好。
接著就是人類固有的妒忌心了。很多朝臣心想:也不知道餘子璉走了什麼狗屎運,竟然憑著那不上臺面的與吳世恭的私怨,竟然被朝廷從知縣直接超拔至知州。而且這還沒完,接著他又連踩兩泡狗屎,竟然在知州的職位上拉起了一支軍隊,並且連連獲勝,以至於現在也成為了朝中高官,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很多官員甚至在yy:如果我有這個運氣,那會怎麼怎麼的。反正肯定會比餘子璉做得好。所以很多官員提到餘子璉,心中總會泛酸水。因此才會出現欽差徐夢起莫名其妙想要抓捕吳世恭,並且想親掌汝寧軍的奇葩事件。
還有,就是汝州軍有些生不逢時。雖然在有汝州軍參與的大戰中,汝州軍都起到了極其關鍵的作用,但每次汝州軍的作戰,卻同樣有著友軍大捷,於是他的光芒,也被其他明軍的光芒掩蓋住了,再加上汝州軍又沒碰上什麼夠分量的敵手,所以在朝廷的眼裡,汝州軍算是可有可無的,最多是抱著一種:“多一支官軍總是好的。”的態度。
最後就是餘子璉的為人處事了。餘子璉的為官經歷,註定與朝中重臣沒什麼交往,再加上在寧陵縣被吳世恭打壓了五、六年,餘子璉早就不是在運河邊上那位意氣風發計程車子了,人也變得很沉穩、很成熟,奉行的就是少說多做的原則。
用現代的術語來說:餘子璉就不會炒作。那些現代明星為了提高曝光率,無論好事還是壞事,都先來個“某某門”再說,可餘子璉壓根沒做這一切,就是汝州軍缺少糧餉,他都不向朝廷叫苦,咬緊牙關自力更生、毫無怨言。(未完待續。。)
第六百四十九章汝州軍小勝
說實話,如果餘子璉不這麼遵守軍紀,而是放縱部隊搶掠百姓的話,起碼有了其他官員的彈劾,那也可以為他漲上一些名聲。前文也介紹過:因為在明朝朝野士人的眼裡,有一個很奇怪的論斷:會搶掠百姓的明軍都是作戰勇敢的好明軍。
再加上餘子璉又未動用銀子到上層結交,所以朝廷對餘子璉和他的汝州軍是相當陌生,有些大臣甚至不知道大明朝還有這麼一支官軍。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餘子璉上場了。
十月十九日,汝州軍離開汝州向北進發。十月二十二日,汝州軍在河南府黃河段渡過黃河。之後,汝州軍就像是一頭扎進了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一樣,一下子沒有方向了。
首先就是一個字:亂!餘子璉得不到清軍的任何情報。
先是從地方官府和逃難的百姓那裡蒐集,可是蒐集來的情報真是真假難辨,如果把這些情報都當真的話,那麼清軍入關的人數將會超過百萬,而且汝州軍也被清軍重重包圍住了。最誇張的情報是說洛陽都被清軍佔領了,可這種情報讓餘子璉都有些哭笑不得,要知道,汝州軍可是剛從洛陽城邊過黃河的。
沒辦法,那就派出偵騎吧!一開始還好,平安地走了四、五天。可是接著,那些偵騎就碰上了四處分兵的清軍了,在三天內,汝州軍損失了近百騎,這把餘子璉心疼的。要知道,直到現在,餘子璉砸鍋賣鐵才在汝州軍中湊起了上千騎兵。於是餘子璉就不敢再揮霍了,就完全放棄了派出偵騎。相對的,他也完全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