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並不知道是誰向上反映。
“事情的原由,正在調查中,我們會盡快弄清楚,及時向你們彙報。”
紀委副書記聽鎮長彙報的情況似乎要嚴重得多,而且,強烈要求縣裡派工作組全權負責調查。他說,如果,只是邊陲鎮的紀檢調查,有可能會隱瞞一些真相。還說,這事在鎮府大院已經傳開了,不用很快就會傳出去,如果,縣裡不派工作組下來,不給群眾一個公平公正的姿勢,調查結果很難服眾。
如今,聽紀檢書記這麼一說,便知道,高書記與鎮長的意見不統一,或者說,紀檢書記有偏向高書記的嫌疑。
“我們開會研究一下,派不派工作組下午再給你們答覆。”
高書記立馬像熱鍋上的螞蚱,忙打電話給縣紀委書記。
“你搞什麼鬼?”
“一時衝動了。”
“都什麼年紀了?火氣還那麼足?”
“工作壓力太大了,鬧得心情不好,遇到不順心的事,就爆發出來了。”
“你還不夠成熟。”
“在領導面前,我永遠都不成熟。”
你倒紀委書記是誰?是高書記的老上級,他還是副鎮長的時候,紀委書記就是他那個鎮的書記,臨離任去縣紀委當副書記的前一年,提拔他當了副書記,所以,彼此有些交情。
當然,紀委書記是縣委常委,不可能帶工作組到邊陲鎮來,但安排了一個很聽話的紀委副書記帶隊。
工作組是晚飯前到邊陲鎮的,一共三人。
高書記沒把工作組到邊陲鎮的訊息告訴鎮長,晚飯由自己、副書記和紀檢書記陪同。
(有花的砸花啊!)
316 靈活性和藝術性
縣紀檢副書記姓程,只是三十幾歲,臉兒白白的戴一副黑框眼鏡,很知識分子的樣子,其實,他跟張建中是同學,一起在黨校考取的大專文憑,但他職務比張建中高出一截,彼此,從沒說過話,甚至連招呼也沒打過。
不是張建中不跟他打招呼,好幾次迎面,他卻視張建中的招呼而不見。
吃飯的時候,高書記想喝酒熱鬧一下,表示自己對紀檢領導的熱情,程副書記卻提出反對。他不想讓人有閒話,說紀檢的人到邊陲鎮來大吃大喝。他還說,以後,再不要搞圍餐了,我們的伙食標準還是統一和鎮幹部一樣。
副書記便看了看高書記,高書記很有些尷尬地笑了笑。事先交代過副書記再忙也要陪好紀檢的領導,吃喝也是一項重要內容。如今,程副書記卻一點不給面子。
晚上,程副書記與高書記單獨談了一個多小時,態度與剛才餐桌上的表現則完全兩樣。
他先是解釋不搞特殊的原因,我們是來調查的,而且,你是當事人之一,我不希望外人誤認為我們受了你的恩惠,辦事不公。他說,紀檢書記已經有交代,我會妥善處理好這件事。高書記便從他的角度描述事情的經過。
離開高書記的辦公室,程副書記便即時向紀檢書記做了彙報。紀檢書記的態度是,我們既要按政策辦事,又要從保護同志出發,講究工作的靈活性,我們既要事實求事,也要講究藝術性。此話很籠統,這麼理解也行,那麼理解也可以,最後,紀檢書記補充了一句,高書記這個人,我還是瞭解的!
按程副書記理解領導的意圖,這句話便給整個事件定了調,形成了他的工作思路,涉及到高書記的問題,為他尋找開脫的理由為主。關於自己人的問題,要一查到底,這就是靈活性和藝術性。
晚飯後,張建中才知道工作組進駐邊陲鎮。下午,他去了一個邊遠村,在那邊吃了晚飯才回來,一到宿舍樓,抬頭看,就見那兩個招待領導的房間亮著燈。樓道上站著紀檢的兩位同志,其中一位跟他很熟,跟他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