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即位方知治國之難,不僅一日三朝,還有那麼多的奏摺要批閱。

最重要的是,他漸漸感覺到,治國遠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樣,往日讀聖賢古言,倒是把事情想得簡單了。

華蓋殿偏殿中,此時朱允炆正在處理政務,左右宮娥手持玉柄金絲雀羽扇跪在身後不急不緩的扇著悠悠微風。

大殿中央一香爐中百合香的菸絲嫋嫋蘊散,四周全蜀繡金織的帳蔓繫於紅柱上,整個大殿華貴卻空蕩,繁忙卻靜謐,朱允炆手執硃筆,時時蘸墨,時時圈點,整個大殿只能聽到他翻閱奏章的聲音。

這時太監稟報,黃子澄和齊泰求見,朱允炆停下手中事務,讓他二人進來。

“皇上。”因新皇素來仁厚,又是私下會見,故二人未多禮,只拱手抱拳見禮。

朱允炆卻忙不迭的笑道:“兩位愛卿來得正好,方才朝會上,關於減輕百姓賦稅一事,方大人所言正合朕意,朕正打算下詔了。”

黃子澄看他興致勃勃,只好接話道:“方大人堪為當今儒學第一人,他心繫百姓民生,體察世情,不論是在士子還是百姓中間都是有口皆碑的。微臣想,他既然有此提議,那一定是合民心的。所以,微臣贊成此舉。”

齊泰看了看黃子澄,也笑道:“自胡人被驅逐出中原,陳友諒,張士誠等人與先皇爭奪天下以來,中原一直戰亂不斷,百姓家中男丁從軍,導致莊稼荒廢,加之還要賦重稅,百姓生計十分艱難。如今大明建國,已歷一朝,得休養生息,可是人員添丁,莊稼耕種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此時皇上減輕了賦稅,必得天下人心吶。”

朱允炆欣喜。

“皇上。”齊泰皺著眉,接道:“眼下還有一事。”

“愛卿請說。”

“雖然皇上以先皇遺詔的名義,不許諸王回京奔喪,可是有幾位藩王因痛失父皇,還是攜子來京,如岷王,湘王,他們都已經來到京都城外了,可還是被趕回去的。加之先皇薨世與新皇登基之間只六日,這樣一來,他們難免疑心皇上您是有意為之,皇上您仁德,未對他們有任何壓制,可是諸王大多已經心中有怨,。”

“那怎麼辦?”朱允炆身子不由得往前抻了抻。

黃子澄也道:“皇上,如今不止是藩王心裡有怨這麼簡單,各地藩王往日裡在各自的藩地多有不法,仗勢欺壓之事難免,可是如今此況日盛,致使民怨四起。。。。。。”說著,眼神忽閃,抬眼望了望皇上。

朱允炆道:“愛卿有話請直言。”

黃子澄左右思量,又見齊泰朝著他點頭,於是說道:“如今這般景況,倒像是諸王們有意與您作對。。。。。。”

朱允炆心有不快,“朕的這些皇叔,在各自的藩地各自為政,又有軍權,根本就沒把朕這個皇帝放在眼裡。”

黃子澄二人面面相覷,沒有支聲。

不過朱允炆也並未生氣,嘆道:“都是朕的皇叔,加之朕登基到現在不過一個多月,此事還是從長計議吧。”

“是。那微臣告退。”

黃子澄兩人告退之後,朱允炆卻靜不下心看奏章了,一面是國君與藩王之爭,一面是叔叔與侄子之情,左右為難,忽然朱允炆眼裡流光一動,笑著問左右,“燕姑娘到哪兒了?”

左右為難道:“皇上說的是哪位燕姑娘?”

“四皇叔府中送來的嬪妃。”

左右恍然,答道:“回皇上的話,上午迎親的隊伍剛送回的信兒,已經過了陽山了,想來今兒下午不到,明兒一早也該到了。”

朱允炆大喜,如今諸王雖多有尋釁的意味,可是畢竟還有結親友好的一面,到底不是撕破臉皮的時候,於是又道:“那燕姑娘的寢宮可安排妥當?”

左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