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得到更多的乞丐,這就是一個原理。社會學心理學的原理,蘇寧很好的利用了這個原理,將這些屬於不穩定因素的剛剛納入大唐管制下的土地的人們劃分為兩個階級。

這樣一來,處於大唐民眾這一階級的幸運的半島原住民就會被那些被劃為奴隸的半島原住民所深深的憤恨,他們甚至會忘記憤恨促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大唐帝國,而去憤恨那些比他們獲得的待遇更好的半島原住民,繼而憤恨那些當時屬於他們的領袖,帶著他們反抗大唐的領袖,如果不是那些領袖,他們也會成為大唐的民眾,而不需要在這裡做苦力。

這種心理產生之後,他們就會變成非常好管制的一群人,大唐官員也給了他們希望,比如許諾工作的最勤快的立功最大的一些人可以被特赦,獲得大唐公民的身份證,可以去內地生活,在這種雙保險下,一個民族征服另外一個民族所會遇到的最大的問題就被無形之間減低到了最低的危險程度,被征服者內部的分化才是征服者最大的安全保障。

畢竟征服的根本目的是統治和稅收,而不是殺戮和戰爭,殺戮與戰爭是手段,但也只是過程,無論過程多麼驚心動魄,最重要的還是結果,是目的,大棒加金元,一拉一打,將民族矛盾轉變為內部矛盾,那麼作為征服者的大唐,就可以有足夠的時間建立大唐的文明統治,並且進行文化同化和血統同化,兩三代人以後,他們都會是真正的大唐人。

一批半島原住民獲得了糧食和種子糧,獲得了居住在那些他們原先的同胞現在的奴隸所辛苦建設的新的城池和村莊裡面,並且獲得了土地,獲得了地契,獲得了財產,甚至獲得了耕牛和退役的戰馬作為耕地的助力,大唐幫助他們以最快的速度建設了家園和土地,恢復了秩序,並且向他們承諾很快會有教他們讀書寫字的老師過來,幫他們學會大唐的語言。

他們直接就從地獄進入了天堂,經過了戰火、瘟疫和亡國之禍三重打擊之後,他們渴望正常生活的希望已經上升到了頂點,他們不會去考慮什麼亡國之恨不讀書,不明理,沒有感受到國家的恩惠和驕傲,沒有國家意識的培養和塑造,亡國之恨就是空談,古人大多數都不明白什麼叫亡國之恨,所謂隔江猶唱後庭花也只是之前而不知其所以然。

商女為何不知亡國恨?對於古代老百姓來說,王朝更迭對於他們而言只是從一個君主的手中換到了另一個君主的手中,從來沒有君主要求百姓以國家為自豪,為國家感到驕傲,他們要的是忠心,愚忠,乃至於全部都是不識字的土老冒兒,最好全是弱智全是白痴、只知道耕田種地、拼死拼活任他剝削,這才是古代帝王真正的目的。

在這種環境之下,如何讓本國底層民眾感到國家的恩惠,如何為國家感到驕傲?如何為國家被侵略感到悲傷和憤慨,從而毅然投身反抗侵略者的戰爭?除了讀書人接受了教育而明白了大義之後產生了這種情感,絕大多數百姓連字都不認識,談何榮譽感?國家戰勝沒他們什麼事情,國家戰敗哦他們的事情就多了,他們如何會喜歡這樣的國家?為它送命?

不是百姓懦弱膽小。而是對他們來說,侵略者和統治他們的王朝是同樣的階級,同樣的屬性,一個被打倒了,換另一個來一樣是剝削和壓迫;古代王朝不管是賦予還是貧窮,是絕對不會考慮百姓的利益的,他們所考慮的只是自己的通知是否穩固,有錢了就向外擴張,不會去考慮平民百姓的生活福祉。

蘇寧刻意的將種種惠民利民的政策的實施冠以穩固大唐統治,讓百姓對大唐產生感恩之情從而忠誠於大唐和皇帝之名。這樣才可以免除其他的阻力。在另一個時空的其他王朝時期,不是沒有官員想要為百姓謀利益,而是皇帝的地位和心思他們猜不透,利益集團的牟利行為以及他們自己的能力不足。

貞觀朝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皇帝的頭腦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