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婆羅洲的婆羅洲抗日軍管會第2分會下轄部隊實力很強。

分會長自然是謝文海。

其自領旅長的第1旅下轄7個團,總兵力六千多人。

你先別管多正規,就算是七千多游擊隊,古晉和坤甸的日軍也沒辦法消滅這支抗日武裝,甚至還得擔心古晉和坤甸能不能保住才是。

此時古晉日軍調走兩個中隊,意味著接下來一段時間古晉的日軍可能要採取守勢。

若是有古晉的抗日組織配合,未嘗不能像亞庇那樣,收復古晉。

而這也是吳琪彰激動地原因。

其實他也想立下一些功勞。

別看他是第2旅的中校旅長。

但卻只是第1分會的副會長,分會會長是張亮兼任的。

其實吳琪彰的資歷和家庭背景都不差。

父親是砂拉越本地的富商,而其本人更是畢業於中央軍校第11期。

他加入南華聯合會的時間其實還比謝文海早。

加入南華聯合會之前,他是軍政部學兵總隊上尉副連長兼防毒處教官。

而且他比謝文海大十歲。

各種優勢的情況下,他如今還被謝文海壓一頭,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他並不是李航的嫡系(李航嫡系是飛行員、原傘兵支隊以及僑務人員訓練班);

其次就是他回來的時間比謝文海晚了點;

第三就是他是詩巫人,所以回來後自然就在詩巫這邊,發展也有些受限。

雖然他後來居上,成為了軍管委員會委員之一。

同時成為了第2旅中校旅長,但麾下部隊卻是沒有謝文海的多。

而他作為旅長,之所以只是中校,是因為李航也只是上校。

准將那是美軍給定的待遇,並不是正式軍銜。

國府那邊一直壓著不給晉升,因此李航依然只是上校軍銜。

李航都只是上校,下面的人自然不可能超過李航,連平起平坐都不行。

於是就出現了奇怪的一幕,那就是婆羅洲抗日義勇軍的最高軍銜就只是中校。

當然這都是自封的,外界都不見得認,軍銜高低也不是那麼重要。

“老吳,我知道你的意思,可現在並沒有到拿下古晉的時機。

就算是我們有實力收復古晉,但損失會有多大?

而且攻打古晉,日本人的海軍是可以支援的。

到時候就算是能收復,也無法守住。”張亮見對方這表情,就知道對方的想法,當即開口提醒。

聽到張亮的話,吳琪彰有些失落。

兩人都沒有懷疑這個情報的真偽。

原因也簡單。

因為這份電報的來源是古晉那邊一位在日軍麾下有著一定地位的同胞傳來的,那位也是軍管會的一名委員。

只是那位沒法離開古晉,因此其一直沒有參加過軍管會成立到現在的任何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