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挖牆腳(二)(第1/2頁)
章節報錯
抗戰初期,當時中國一共有六家飛機制造廠,而在廣東省的是韶關、廣州東山兩家。
其中又以韶關飛機制造廠裝置最為先進、技術力量最為雄厚,韶關飛機制造廠建築圖樣大多參照當時美國最新飛機制造廠的規模而設計,又引進了當時世界最先進的飛機制造廠——美國“寇蒂斯-賴特”的一套飛機制造裝置。
在技術方面,韶關飛機制造廠聘請了以俄裔美國人沙坎諾夫為首的外籍顧問團擔任技術顧問,同時還有二十多名中國赴美留學生回國分管技術工作。
淞滬會戰後,首都也緊跟著淪陷,航空委員會將這些工廠整合為4家,全部遷往大後方。
其中,技術力量最強、裝置最好,已經成功試製出“復興號”雙翼輕型飛機的廣東韶關飛機制造廠搬遷至昆明,成為第一飛機制造廠。
正式搬遷是38年10月,當時動用了17列火車及274輛卡車運載全部機器、裝置、材料、飛機半成品等,還有製造廠的職工及家屬,並正式更名為第一飛機制造廠。
第一飛機制造廠的場址在昆明西郊眠山後昭宗村。
這裡群山環抱,接近滇緬公路,距昆明不到10公里,地形隱蔽且交通運輸方便。
一大早,李航就驅車來到第一飛機制造廠。
到了大門口,就看到製造廠的主要負責人都在外面等著。
相比於第二飛機制造廠藏在重慶山洞裡、第三飛機制造廠在成都平原上,第一飛機制造廠也有自己的特色。
西邊是大山,東邊則是不高的眠山。
工廠的廠房、辦公室、住房等沿眠山南麓分散佈局,除辦公室、職員宿舍和兩幢飛機組裝車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其餘的車間以及工人宿舍均系木屋架、土墼(ji)牆、鍍鋅瓦和鐵皮屋面。
而且為了隱蔽防空,屋面及廠區路面均以各色油漆彩塗偽裝。
即便如此,李航也看到第一飛機制造廠製造廠被轟炸的痕跡。
“朱廠長,那些就是之前被日軍轟炸的區域?”一下車,李航就指著不遠處隱藏於山麓之間的一片廠房,有著明顯被轟炸的痕跡。
“李司令說的沒錯,那就是被日軍轟炸的區域。那裡本來是裝配民27式E型驅逐機的,本來我們都有信心在三月生產15架出來,結果廠房被炸,不少人員受傷,裝置也損失較大。
整個三月就生產了3架。”
見李航主動提及,廠長朱君一就一肚子氣。
在停產民27式d型戰鬥機後,第一飛機制造廠就專門拿出一個車間來全力民27式E型戰鬥機。
現在廠房被炸,不少裝置損毀,一下回到解放前。
“朱廠長也沒必要生氣,畢竟誰也想不到會出現那種情況。”李航安撫著這位大牛。
要知道這位在原時空的航空界也算是有些名氣,‘中國研製直升機第一人’,關鍵還造出了原型機。
同時還設計了一款‘研驅0’戰鬥機,就是參照霍克75戰鬥機設計的,不過效能上要好不少。
最終還定了型,就是沒機會生產。
朱廠長畢業於麻省理工航空系,並在芝加哥惜士飛機制造廠、底特律沃阿格西飛機制造廠、堪薩斯美鷹飛機制造廠等公司工作過。
可見也是個經驗豐富之人。
“話是這麼說,可生氣啊!早些年,第一飛機制造廠還是國府裝置最先進、技術實力最雄厚的飛機廠。
後面別說跟第二飛機制造廠比,就連新組建的第三飛機制造廠都要比我們強。
去年過後,本來有些起色了,誰知道又被叛徒出賣底細,遭到轟炸。”朱廠長越說越氣憤。
“咳咳!”李航尷尬地咳嗽了兩聲,“朱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