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宋祁竟然不知道大宋目前的狀況?
趙禎有些不滿。
你進了三司,首要就是掌握大宋的財政情況,以備君王參考。
如今你一問三不知,反而是沈安這個小小的待詔,不但知道軍費,更知道歲入。
他怎麼知道的?
趙禎想起了往事,記得有人上奏過這些情況,想必沈安就是那時記了下來吧。
這個少年有心了啊!
若群臣都是這般勤勉,朕還擔憂什麼呢?
趙禎覺得很滿意,於是就點點頭,說道:「要不試試吧,地方官吏要盯緊了,周邊的……要盯緊了,稍後讓包拯也盯著……」
韓琦出班道:「官家,祖宗之法……若是有人造反……悔之晚矣!」
祖宗就是這麼做的,這些年下來沒見災民造反,這就是成效啊!
上次你讓范仲淹胡亂改革祖宗之法,結果如何?
今日你又想著來一下,這個……咱能不折騰嗎?
「是啊!陛下,還是招為廂軍吧!」
宰輔們大多支援按照老規矩來處理,旁觀的趙宗絳不禁微微一笑。
沈安落了下風,就是趙宗實落了下風。
所以肖青在朝中毫無建樹,目前看來還是最好的選擇。
不做就不會錯,做的越多,錯的越多,果真是至理名言啊!
趙禎在猶豫著,他的目光轉動,看到了趙宗絳那得體的儀表。
再轉過去,他看到了眉頭緊皺的沈安,和身邊木然的肖青對比強烈。
這個少年在為了大宋而憂心忡忡?
這一刻趙禎覺得自己看透了沈安,他唏噓著說道:「試試吧,中牟周邊駐軍多,可以試試。」
中牟靠近京城,周邊駐軍多如牛毛,五千餘人就算是造反也能壓下去。
沈安在想著趙仲針當了皇帝,會不會給重臣們下瀉藥的問題,聞言就喜道:「陛下英明。」
眾人看著趙禎,有人失望,有人焦急,最後還是富弼出班道:「如此當馬上調運錢糧過去。」
作為首相,他必須要學會掌總,而不是事事都和官家作對,否則下一次你別想再上臺。
五千餘人的災民,而且有老有小,還有不少女人,問題應該不大吧。
他一說話,就是皇帝和首相都贊同此事,這事兒就算是板上釘釘了。
一直沒說話的趙宗絳突然肅容道:「陛下,此事……沈待詔一力主張……少年有為啊!」
這話讓人一怔,隨即大家都反應過來了。
這事兒是沈安一力主張的,和官家可沒關係。到時候失敗了,別把罪責往官家的頭上推。
大家看了趙宗絳一眼,覺得這位很穩重,而且還會顧全大局。
不錯啊!
眾人都點點頭,沈安說道:「臣以為,百姓但凡能吃飽穿暖,就沒人會造反,他們更樂意在家鄉安居樂業,而不是去做廂兵!」
「你怎麼知道?」
趙宗絳突然問道,然後彷彿是覺得自己的話太多了些,就歉然頷首,退了回去。
可他的問題卻被刨出來了,誰都有興趣知道這個答案。
「我當然知道!」
沈安不想和這人解釋,趙禎卻說道:「沈安吃過苦,所以知道些下面的想法。」
趙宗絳尷尬的點點頭,隨即趙禎就吩咐道:「令包拯去。沈安和肖青也去。」
老包的節操還行,而且脾氣不好,趙禎覺得他要是去了,鐵定能鎮壓一干官吏。
官吏不老實,這是常態,對此他非常清楚。
可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他同樣清楚。
而讓沈安和肖青一起去,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