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冊、約3。7億字、彙集古今圖書七八千種,這僅僅是個文化盛舉,或者說朱棣為了證明自己統治的正確性而弄的思想文化整合工作。
其實不然!
修書就要有一個龐大的機構,就要有很多人。內閣首輔解縉為永樂大典總纂修,更有正總裁3人、纂修347人、催纂5人、編寫332人、看樣57人、謄寫1381人、續送教授10人,總計超過兩千人。
但纂修有個核心機構,卻只有五個人能夠進去!
這五個人中甚至不包括總纂修解縉!
這五人中今天世人能知道名字的只有一個人:、特進榮祿大夫、上柱國、榮國公,諡號恭靖的永樂帝重臣,少師姚廣孝!
而整個永樂大典工程,其實是在為這五個人調集天下圖書做研究而設的一個幌子!
當年燕王在北京王府造兵器,養了了很多雞鴨鵝在王府掩蓋聲響,也是姚廣孝的計策;
可這次,姚廣孝謀的已不是一世!
這是萬世之謀!(未完待續。。)
第177章 改寫歷史
“萬世之謀?劉伯溫和前面三位賢人都通達古今,應該都知道,世上哪有萬年的王朝?”古國平皺眉問道:“這個秦始皇就想過,不過秦朝積累數代之功建立的天下,不過二世而已啊!”
無作大師回答道:“說得好!世上沒有萬年的王朝,是因為承平日久子孫後代忘記了前輩艱苦創業的不易,變得驕奢淫逸;而整個組織的系統也越來越腐朽,加上外力作用或底層民眾因作奴隸而不可得揭竿而起,於是一個曾經輝煌的王朝就此終結。”
無作大師頓了一下道:“不過,凡事都有關鍵的節點;一個系統再腐朽,如果能把握住那個節點,總有繼續存活的機會;如果能有機會不斷改正錯誤,那理論上的萬年也不是不可能。打個比方,如果秦能預防住陳勝吳廣,雖以其暴政不免覆亡,但時間可能會長點;西漢末年宗室不被王莽禮賢下士的假象所矇蔽,就不會有斬漢的發生。”
“畢竟,歷史的必然當中透著不少偶然的因素。北宋不選趙佶為接班人,南宋不要聯蒙滅金,歷史都有改寫的可能!”無作大師略帶一些唏噓地說。
皇甫楓流疑惑道:“可是歷史就是真正發生過的事情,怎麼可能改寫呢?”
無作大師笑道:“如果有人,知道了歷史的演化,然後在最近的時間內調集足夠的力量,在時空變化還沒有到徹底不能扭轉之局面的情況下,就有可能!”
範小龍搖頭道:“大師。你越說我越糊塗了!”
皇甫楓流不可置信的理了下思緒,問道:“大師,你的意思是耗費靡萬、集當時飽學之士二千餘人、以大明第一才子解縉為首、調集書籍古本七八千種的《永樂大典》,其實只是一個幌子?只是姚廣孝為了研究改變歷史的可能性所做的障眼法?”
要知道,以《永樂大典》在世界學術史上的地位,如果說它是個“面子工程”,豈不是個笑話?
無作大師搖頭又點頭。
原來,調集天下圖書,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了研究印證姜太公《萬年歌》、諸葛武侯《馬前課》和青田先生《燒餅謠》裡面的秘密。其實相關的設想和研究,在古人的書籍中並非沒有提及。
比如莊子的《逍遙遊》就隱含了不受時空限制的自由。
特別是術數類的古籍。
所以姚廣孝徵集天下風水、術理高人。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和外部編撰一起辦公。表面負責《永樂大典》中術數的部分,其實是把一些值得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