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部分(第5/5頁)
章節報錯
《後漢書·;鄭玄列傳》)往後的十多年裡,鄭玄勤奮著述,凡百餘成言。漢獻帝建安五年病卒,享年七十四歲。
鄭玄在經學史上的地位,范曄為其列傳時作了這樣的評論:“自秦焚六經,聖文埃滅。漢興,諸儒頗修藝文。及東京(指東漢)學者,亦各名家。而守文之徒,滯固所稟,異端紛紜,互相詭激,遂令經有數家,家有數說,章句多者或乃百餘萬言,學徒勞而少功,後生疑而莫正。鄭玄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鄭玄站在“通學”的立場上遍注群經,“整”而“齊”之。史載,他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論語》、《孝經》、《尚書大傳》以及《中候》、《乾象曆》;又著《天文七政論》、《魯禮 袷義》、《六藝論》、《毛詩譜》、《駁許慎五經異義》、《答臨孝存周禮難》等,凡百餘萬言。著書立說的成績如此巨大,遠在其師馬融和兩漢任何一位經學家之上。
在《易》學方面,鄭玄早年通《京氏易》,後來又通《費氏易》。其《易》注,以《費氏易》為主,相容《京氏易》,京即今古文《易》學的綜合研究。他以“禮”注《易》,強調“不晚迫害論”即社會倫理功能。改造了象數《易》學,是兩漢《易》學發展的最高成果。此外,鄭玄還提出八卦始於神農氏之說,與以前流行的伏羲說有別,可謂另創新說。
在《尚書》學方面,其《尚書》注,來源於賈逵、馬融,是東漢一代今古文《尚書》學的含有大成者。鄭注出現,“《古文尚書》遂顯於世”,為儒者所宗。
在《毛詩》學方面,鄭玄先學今文《韓詩》,後師從馬融研究《毛詩》。其《詩》學直接來源於馬融,他在《毛詩箋》以及《毛詩譜》,兼採了今文三家《詩》尤其是《韓詩》。他首次提出《毛詩》作者有大、小毛公之別,《毛詩譜》謂魯人“大毛公為《故訓傳》於其家,河間獻王得而獻之,以小毛公為博士。”此新說有何依據,不得而知。鄭玄還獨創了“箋”的名稱。就鄭玄《毛詩》“箋”注內容而言,也是多以《禮》解釋《詩》,強調禮制的作用,宣揚封建倫理的功效。此外,鄭玄首次提示了《詩》之《大序》為子夏所撰,《小序》則為子夏、毛公合作。
在“三禮”學方面,鄭玄《周官注》來源於馬融;而注《禮》經(《儀禮》),是校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