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搬出去,在升官的時候只是請了幾位一起工作的同僚吃了頓飯,然後就閉門謝客了。文家的管家對每一位遞了拜貼的人回答都是主家外出,至於真出假出,誰也不能跑去城門問吧!現在誰不知林家是相餑餑,皇室最有實力的兩位王爺都與他們交好,他們敢動嗎?連議論的話都不敢多說,就怕被誰聽了去,轉身去告到林家那裡。

林文良被提到一品大員,夫人又被封了誥命,這事傳到遼城,立刻引起了不小的內波,尤其是儼然把家業遷到了遼城的林家人耳中,更是不得了的事。林家兄弟兩人,難得的有了統一的想法,他們都懷疑當初小弟一家遷出族是他們一家求到天子那裡的,要不然天子怎麼會下這麼一道旨。兩人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便越想就越是覺得就是這樣,小弟是不想讓他們跟著他享榮華富貴。商人再有錢又能如何,哪裡比得上有權,如今小弟坐上了高位,兄長卻只能幹看著,這叫什麼道理,不行他們得想想辦法。

林文良從打被提升之後,辦事便更為謹慎,林文氏也走出大門,經常和各大臣的夫人相聚,大臣夫人見到林文氏,先是道喜,接著便是詢問林吳氏最近在做什麼,當然這話不能明著問,得旁敲側擊。林文氏不是傻的,怎麼可能聽不出話外音,無非是想知道還會不會再有大的工程。有沒有,林文氏都不會說出來的,他可不想孩子的事因為他一時不查而出什麼岔子,現在朝廷裡還有通敵的人,誰知道通敵的都是誰,會不會把孩子們賣了,到時真若是惹上什麼禍事,他也不用活了。

林文良的兩位兄長帶著猜想進接去找母親,在母親的門外看到對方之後,難得的沒有對著幹,問清楚來意之後,一齊進了門,他們想要做的事不管老太太同不同意,他們也要過來打個招呼。林老太太聽完兩個兒子的話後,沒有立刻做出反應,林老太太倒不是在思考小兒子,她想的是當年她和妹妹為了家財爭個你死我活,如今這樣場面落到了她兒子們的身上,這算是上天給她的警示嗎?林老太太自然是不同意兩個兒子的想法,可是她也從兩個兒子的眼裡看出他們已經下了決定。

“娘,想想林家,難道娘不想看到林家的鋪子遍佈全朝。”林老大看著母親,他就不相信母親會不動心。

林老大的話著實讓林老太太心動了,想想小兒子如今是大官,如果幫上一把,林家把鋪子開遍全朝也就是個時間上的問題。林老太太沒有再說反對的話,沉默便等同於預設了兩個兒子的說法,至於警示什麼的,擺在家業面前,便不再算什麼。

遼城的林家蠢蠢欲動,吳家卻將小店關閉,吳阿旺接到了大娣的信,決定把商鋪關了,再置些田產,回去種地去,經商之事不是他所善長的,這些年家裡小有存銀,店鋪之中所獲利的大頭,多被他們用於行善,倒也為吳家留了個善名,如今吳村的人找過來,還不等他們鬧,便先有人把他們圍了,也不動手,就是不讓他們靠近吳家之人,不管吳村的人說什麼,也沒有人相信他們的話。

吳村的人在遼城沒有討到好,便想著要不要去尋林家問問,可林知府已然進了京,他們能問誰去?林家兩兄弟可是沒瞧得上吳村的無賴們,他們就算是缺打頭陣的人,也不會用這些無賴,被他們賴上,還能有什麼好,沒瞧著吳阿旺把賺錢的小店都關了。

林家有心想要買要小店,卻晚了一步,被林繼善一位同窗好友家裡買了去,其實在吳阿旺決定把小店轉出去之前,林繼善便已經為岳家提供了幾家可選,吳阿旺在這幾位中,一眼便選中了,同樣掛著善名的人,兩家人見了面之後,連討價還價都沒有,直接便拍了板,去衙門做了登記,吳阿旺又在衙門裡買了些地,然後從商戶變成了農戶。雖說現在商戶之子也可以參加科舉,但是比起商戶之子,不論是先子,還是推薦之人,還是更側重農戶,也就只有收好處時,才會對商戶擺出好的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