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木和杉木建造的海船壽命比較短,堅固程度也很一般,普通商船足夠用了,對於海軍戰艦來講不是很合適。

中世紀的歐洲風帆戰艦主體結構通常使用橡木,少量夾雜榆木,僅用松木和杉木製作桅杆和甲板,保養得當的話可以使用幾十年。

可橡木廣泛分佈於歐洲,在亞洲卻很稀少,即便北方的柞木和橡木同屬,性質卻不太一樣,也很難找到數量足夠的大料。

但老天爺是公平的,分給了歐洲適合建造遠洋大海船的橡木也不會太虧欠亞洲,於是柚木就成了和橡木同樣適合的造船材料。

不過老天爺也做不到完全公平,柚木的主產地不在東北亞,而是在東南亞,尤其以緬甸、泰國、馬來西亞最多,想得到它們也得費一番功夫。

這時候佛郎機人就成了最好的合作伙伴,把雪花糖的對外貿易權交給了他們,換來的不僅僅是東南亞大米,還有產自當地的柚木大料。

它們會被海軍船隻從廣州一點點運到松江,只待第二座造船廠落成,馬上就有浸泡過兩年以上的柚木大料可以用,造船速度會成倍提高。

可能有人要問了,在大明控制的區域裡也有適合造船的大木料產出,比如四川、貴州、雲南,尤其是雲南靠近緬甸的地區,實在不成還可用貨物和雪區交換嘛,何必繞這麼大圈子讓佛郎機人幫忙購買。

確實,上述地區不乏百年大樹,也存在很多珍貴木材,不過有兩個難題目前無法解決,只能先把目標轉向東南亞。

第一就是運輸成本,幾十米長、幾十噸重的大木料,想從高原走陸路運輸到沿海地區,耗費的人力物力能拖垮沿途的州縣財政,太不划算。

第二是對朝廷的控制力,目前皇帝只能說挽回了局面,和文官集團互為攻守,還達不到完全碾壓讓其俯首稱臣的程度。如果文官集團不配合來個陽奉陰違,等木料從西南地區運出來,歐洲的工業革命差不多都搞完了。

找那麼大那麼多的木料,除了建造大型宮殿就是造船。開海禁的問題一直都沒取得一致意見,也就是說文官集團並沒同意。

皇帝打著剿匪的名義弄了個海軍他們是攔不住,但想大規模建造海船,必然會引發又一場你死我活的激烈交鋒,目前還沒必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