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座城市早已沒了文明的景象,似乎一切都回歸了自然原始,順著那佈滿青蔥的綠苔小徑,一路而行,就會看到那原始的叢林中,隱有一座皇城。

是的,皇城,象徵著一個朝代的帝皇之城,長安城曾被第一代天龍皇帝給拆除,包括城牆,皇城,盡數毀去,不過在百年前,囚龍之約簽訂後,這長安城內的一些駐兵以及作威作福的官員就盡數被撤去。

百年的時間,大唐遺民用雙手重新建起了這座他們心目中的皇城,也是他們寄存了所有希望的宮殿,皇城光復大殿,這座以復唐為宗旨的議政大殿之上,卻上演著一幕好似戲劇一樣的畫卷。

登基大典

議政殿左側,一干文臣著著大唐時代的唐服,衣著華麗的抱手在前,左右丞相,六部尚書還有十二巨學文魁安靜的等待著,僅從相貌望去,每一個都有一股無形的氣質,那種久居高位才能養成的氣質,如果這裡不是舊長安,還會讓人錯以為上了天龍大殿。

右側的武將們披衣著甲,一個個鎧甲鮮明,金銀相間,面上一片肅容,但卻遮掩不住眉角的喜色,他們是大唐九禁七十二府衛中郎將,昔日大唐還一統山河時,天下九州,分設九禁七十二府,而如今,這殿堂之上,卻一切如舊。

這是大唐帝國第八十一位皇帝繼位大典,而這一位皇帝,李姓,名世民,單字復。

那沉長的繁文縟節並沒有半點的刪減,因為越是在這種時候,越是要有這種堅持,這是一個信念,數百萬大唐遺民的信念,宣禮官宣讀著上一任皇帝,從德皇帝李延的禪讓詔書。

跟天龍帝國那位皇位爭的你死我活不同,困於囚籠的大唐皇族,早就忘卻爭鬥,一切都以復國為要,李延性情溫良,適合太平年景治民,然而他卻不是一個復興之主。

這一次的禪讓皇位大殿,與其說是一次皇位的更迭,不如說是對帝國宣戰的訊號。

帝國五五六年九月九日,大唐帝國第八十任皇帝禪讓,大唐帝國第八十一任皇帝李世民登基,號光復,沉寂了五百餘年的李氏皇族終於按照那預言,邁出了復國的第一步。

幽州北,鳳凰關,從前方邊城拖家帶口朝著帝國境內逃亡的隊伍中,一輛雖不算華麗,卻也不寒酸的馬車中,李薇兒掀起了車廂上的簾,窗外,帝國幽州北部最大的要塞,鳳凰關映入眼簾。

這座巨大的要塞建立在萬獸山一處谷口,兩側連綿的山脈就好像是那鳳凰的雙翼,而這鳳凰關就好似那鳳凰頭,在它的後面,是萬獸山中最大的谷地所在,也是通連萬獸山南北最主要的通道。

馬車搖搖晃晃的朝著鳳凰關內移動著,李薇兒的思緒卻不由地飄回了那中州大地,哥哥應該已經繼承了大寶,只等著她回去,就要準備起事,數百年的沉寂為的就是這一日的一鳴驚人。

北胡大軍南侵,帝國東路慘敗,而幽州北麓的戰事也已迫在眉睫,帝國大軍源源不斷的朝著這邊趕來,而整個帝國全部的心神也都聚焦在這裡,而這些,都為李唐復興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只要計劃順利,順利的破開囚籠八城,收繳八城軍械,武裝起來的大唐數十萬兵馬就能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據中州腹心,獲取大量的糧草,而後席捲整個中州。

吱嘎,馬車被攔了下來,搖晃也讓李薇兒從紛飛的思緒中恢復了過來,望著車廂側,出現的帝國士兵,李薇兒那被輕紗罩住的臉頰上,卻露出一絲淡淡的笑。

“你是誰?為什麼一路上跟著我們”土木寨,一條不寬的巷子裡,兩個魁梧的胡人擋住了巷子口,而在巷子裡,冷卓卻是用手臂將一個男子架在牆壁之上。

玄塵沒想到這個傢伙出手居然這般快,以他地靈中階的實力居然躲避不過,這個傢伙果然不是尋常人:“能否先放在下下來,我並沒有惡意的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