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徒,而老二陸宗棠則進了一家米鋪。後來老大陸宗廷經同鄉介紹去了海州洋行裡做事,第一次到了十里洋場之後的陸宗廷接觸到了來自西洋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理念。
陸宗廷經過一番審視和思考,認為麵粉是一個大有利潤的行業。他在洋行裡做事時就發現外國進口物資中以麵粉最為大宗,即便有戰亂時銷路也不受很大影響,而且清廷當時給予麵粉免稅的待遇,因為據說麵粉是“洋人的食糧”。
當時在華夏境內開辦的麵粉廠只有四家。一家是位於津港的怡德,一家位於皖安蕪州的湖新,還有就是海州的阜成以及英商在海州經營的裕泰。這四家麵粉廠都是洋商開辦的。整個華夏竟然沒有一家華人開辦的麵粉廠。心中有著一種民族情結的陸宗廷便回到家鄉找到了弟弟陸宗棠商量。
而陸宗棠娶了米鋪的小姐繼承了老東家的事業。他對於糧食產業同樣有著一些想法。陸氏兄弟在既沒有經驗,也不懂技術的情況下,愣是靠著一些支離破碎各處觀察得來的資訊和技術搞起了麵粉廠。
以四臺法國石磨,配上英國的機器,在老家陸家巷破土動工開辦了邯江史上第一架近代企業,同時也是華商經營的第一家麵粉工廠——茂興麵粉廠。當時這家工廠的開業引起了全城的轟動,甚至受到了來自保守鄉紳的阻撓。好在陸宗廷在海州結交了一些官面上的人物,茂興廠的開辦又正好符合當時清廷推動的洋務運動。如此才得以順利經營了下去。
不過當時茂興麵粉廠的麵粉銷路在江南、臨安兩省並不理想。江南臨安兩省主食大米,對面粉的需求有限;而且當地的保守勢力為了阻止這種“敗壞祖宗宗法”的西洋玩意兒,還不惜散佈謠言。後來透過一系列的努力陸家的麵粉總算是在當地開啟了一些銷路勉強維持運營。其後陸家兄弟就想著辦法要把茂興麵粉銷往北方,麵粉的主要消費區域。透過選聘,他們找到了一位常年在北方各省行商的邯江通向王實英,以4倍薪水,外加10%的佣金為聘金,將北方的銷售事務全權委託給了王實英。王實英很快在北方市場為茂興麵粉開啟了銷路。
其後恰逢日俄戰爭爆發,俄國人在東北開設的麵粉廠紛紛停產,而交戰的日、俄兩國,以及東北各地對面粉的需要量卻直線上升,麵粉的價格也隨著不斷上漲。陸氏兄弟抓住了機遇快速擴張產能,為今後的陸氏家族工商帝國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僅僅八年時間,陸氏兄弟擁有了十二家麵粉廠,壟斷了當時全國麵粉總產量的三成。如此快速的發家史即便是在世界產業發展史上也實屬罕見。
建國前夕,陸宗棠決定分家,其子孫隨他一同留在了華夏。而已故陸宗廷的子孫則外遷海外。建國後,陸宗棠將家業交給了兒子陸泰曾。陸泰曾接掌陸家之後,全力靠攏政府,支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等等,由於其在民族工商業中的強大影響力。可以說陸家曾經對建國後的華夏經濟發展起過極其重要的作用。
雖然後來陸家在國內的產業,悉數隨著社會主義改造併入了公有制經濟之中。陸家也完成了從民族資本家到普通勞動者的轉變。但作為愛國資本家的代表,陸家一直受到國家的重視和保護。偉大領袖就曾評價說:“陸家是華夏民族資本家的首戶,華夏在世界上真正稱得上是財團的,就只有他們一家。”
改革開放後,總設計師曾經指出“陸家在華夏經濟界是有著非常特殊的地位的。作為華夏民族工商業的標杆,對於市場經濟改革和新興民族企業的發展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標誌作用。”
至今陸泰曾老先生還在國家工商聯、全國政協等機構中擔任了名譽職位。陸氏家族在政壇的影響力也是非同尋常的。
雖然祖上有著這樣一段輝煌的歷史,但陸宋元給人的感覺卻是非常低調平和的。他和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