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穿甲彈上採用了大量的老技術,最大的變化就是減少了裝藥量(僅18公斤),增加了炮彈的重量,並且採用了銅披帽。披帽的最大好處就是讓炮彈在大著角的情況下不至於彈飛,仍然能夠直線前進,穿透裝甲,對穿甲能力並無多少幫助(這與幾十年後的穿甲彈披帽不一樣)。而在試驗中,23式穿甲彈在10海里的距離上可以輕易的穿透420毫米的高強度裝甲鋼板,對440毫米的裝甲鋼板的穿透率達到了七成左右,這個成績已經非常的理想了。

這次,第三特混艦隊的四艘戰列艦上的主炮都用的是23式穿甲彈,沒有用完的21式穿甲彈全被送到了後方去,準備用來做教學使用(實際上,後來很多都被用到了對地支援中,其100公斤的裝藥量完全可以當作高爆彈使用)。

嚴師琪對23式穿甲彈很有信心,“北卡羅萊納”級炮塔正面裝甲也就16英寸(406毫米)厚,而“南達科他”級的炮塔正面厚度雖然達到了457毫米,可其他關鍵部位也就最多400毫米左右,而且23式穿甲彈在10海里的距離上有大概三成的可能性擊穿450毫米的裝甲。

“廣州”號首先炮擊的就是位於美艦隊最前面的“北卡羅萊納”號,從第四輪齊射開始,就將目標轉移到了“華盛頓”號上。跟在“廣州”號後面的“昆明”號從第三輪齊射開始加入戰鬥,最先炮擊的也是“北卡羅萊納”號,從其第三輪齊射(總共第五輪齊射)的時候將炮口對準了“華盛頓”號。最後面的“貴陽”號與“成都”號則從第五輪齊射的時候加入戰鬥,而且一直在炮擊“北卡羅萊納”號。而此時兩艦距離“北卡羅萊納”號在12海里之上。

一點四十八分,當第一批巨彈落下來的時候,“南達科他”號上的金凱德立即注意到,那不再是200毫米的炮彈,而是400毫米的巨彈!兩種炮彈落在海里爆炸時產生的水柱大小是完全不一樣的,而且炮彈爆炸時發出的爆炸聲也有很大的區別。這下,金凱德緊張了起來,唐帝國的戰列艦距離他們最多十四海里,可問題是,此時沒有一艘戰艦上的雷達發現了唐帝國的戰列艦!

急的不僅僅是金凱德,美軍戰艦上的所有官兵都很急。雷達最多發現11海里外的目標,可現在雷達上根本就沒有敵戰列艦的蹤影。那四艘巡洋艦到是很清楚,可那四艘巡洋艦對戰列艦夠不成任何的威脅,與巡洋艦對戰,幾乎就是在浪費寶貴的主炮彈藥,最重要的是,唐帝國的戰列艦到底在哪?

到一點五十八分的時候,“北卡羅萊納”號與“華盛頓”號上的瞭望員都發現了東南方向上的炮口閃光,可距離確實太遠了,而且閃光的頻率很低,根本就無法準確的測算出距離來。金凱德也沉不住氣了,他一方面命令後面的巡洋艦編隊跟上來,戰列艦上的副炮繼續對付那幾艘巡洋艦,而主炮全都轉移到了敵戰列艦巨彈打來的方向,對準有炮口閃光的方向炮擊。同時,他還讓艦隊左轉五度,儘量拉近距離。

也就是說,此時金凱德的六艘戰列艦開始朝正南方向航行。戰場的另外一邊,嚴師琪指揮的四艘戰列艦的航向則是25度,雙方的距離實際上並沒有能夠快速縮短。嚴師琪很清楚這一點,他的戰艦上的雷達能夠清楚的辨認出對面的那六艘戰列艦,而從敵艦隊半天沒有反應過來判斷,美戰艦上的雷達難以發現12海里外的目標,就更別說開炮還擊了。因此,嚴師琪再次讓艦隊右轉5度,把距離保持在12海里到14海里左右,就算在這個距離上穿甲彈難以擊穿敵戰艦上的主裝甲帶,但總是有點機會,而且不會被敵人的炮彈打中。

兩點剛過,最先遭到打擊,而且隨後一直遭到兩艘戰列艦上18門巨炮轟擊的“北卡羅萊納”號中彈了。一發從“成都”號上打出了23式穿甲彈正中“北卡羅萊納”號b炮塔左側後方的副炮群,將這裡的兩座127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