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0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就看這段時間李淵明逐漸不管事之後,就已經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而且訊息靈通之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也慢慢弄清楚了一些緣由。
這些年,李淵明做了不少荒唐的事情,當然,對於他這個位置的高官,這些小事情倒還不至於被盯上,甚至成為扳倒他的利器。
關鍵,還是李淵明在三年前,動用過一些手段,阻擾過土地變革的推進,這才是關鍵點,只要是明白人都知道,這一次土地變革,對於整個聖朝來說都是相當重要的,甚至決定著今後聖朝的興盛衰落。
若是一般官員,沒有這種覺悟,倒也有情可原,可李淵明,在分明知道這件事輕重緩急的情況下,依舊是為了一己之私,為了他那一點點的臉面,居然是在這件事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做手腳,搞事情。
顯然,這才是導致他不得不下臺的主要原因。
雖然大家都只是捕風捉影,但可以肯定的是,至少蕭禹太師那邊,肯定是掌握了確鑿的證據,甚至還聽說,就在不久之前,蕭禹太師專門召來李淵明,就兩個人密探了很久,估摸就是在那一次進行了攤牌。
他們談了什麼,除了兩位當事人之外怕是沒人知道,但顯然,就是從那一次談話之後,李淵明開始逐漸淡出了權力中心,整個人也是頹廢了不少。
所以說,一些人傳的,說是蕭禹太師讓李淵明自己體面的下臺,這個猜測還是站得住腳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李淵明開始沒有出現在之後的首輔閣會議上,就連朝會也不參加了,而且這段時間李淵明的一些部下,有不少也被調職,或者是降職,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逐漸清楚李淵明的『黨羽』和嫡系,這也從側面說明,李淵明的確是犯了大錯,不然不會被這般趕盡殺絕。
同時眾多官員對於蕭禹太師這種殺人不見血的手段,也是敬畏無比,堂堂一個尚書令,就這麼悄無聲息,甚至是毫無抵抗一般的被扳倒了。
所以說,首座還是首座。
至於李淵明是不是就這麼順從的認命,沒人知道,或許李淵明反抗過,甚至想過更加瘋狂的反擊,但毫無疑問,從結果來看,最後都失敗了。
李淵明失勢已是註定,京州官場也是風起雲湧,都在各自活動,都想在這一場上層的權力爭鬥當中,謀取到屬於他們的好處。
轉眼,楚弦納妾的日子到了。
這段時間有很多的傳聞楚弦都聽到了,而且也有不少屬於自己這一系的官員跑來拜見,他們所想的,楚弦自然是心知肚明。
他們希望,自己能站出來,參與到尚書令官位的競爭當中,雖說楚弦在資歷和年紀上,都還和其他競爭者無法相提並論,但楚弦也有楚弦的優勢。
他的能力,他的功績,尤其是這三年多來推行土地變革,將固有的地主地霸階級徹底消除,而且是用了一種近乎完美的方式,等於是給整個聖朝調理了一次身體,將已經積累的千年的頑疾根除。
這份功勞,無人能及。
就說現在楚弦的聲望和威望,整個聖朝能出其右者,沒有,一個都沒有。
所以說在一些人看來,長能補短,楚弦總是能創造奇蹟,那麼這一次照樣應該可以,尤其是這些年歸屬於楚弦,或者是楚弦一手提拔起來的官員,更是對這件事相當上心。願意很簡單,雖然楚弦並沒有承認,但實際上,京州之內已經楚弦的『楚系』一派的聲音,這是事實,而且這件事在官場並不稀奇,雖說聖朝明令禁止搞所謂的派系和黨派之別,可人本就是類聚的,這一點無論怎麼禁止也不可能完全禁止,只要不過分離譜,一般從上到下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就連當年蕭禹還是中書令的時候,楚弦不也是被列為蕭系的領軍人物麼?
在這些楚系的官員看來,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