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一的稀土礦,而後者是王辰浩最看重的軍事工業所需原材料。

王辰浩計劃…在méng古地區打造第二處工業基地,該基地以原材料的採集為主。目的是將優質煤炭,各種礦石,各種稀土原料源源不斷的向京津唐工業基地輸送,加速〖中〗國的工業發展和工業化程序。

對於〖中〗國的殖民地關島和bō多黎各,二地共用一鎮兵力,每地派駐一個協。關島人煙稀少,一個協兵力足夠了。bō多黎各人口稠密,比較富裕,但是距離本土太遠,王辰浩只把bō多黎各當做一個戰略支點,當做是參與美洲事務的踏腳石,因此在bō多黎各也只駐紮一個協的兵力。駐地在bō多黎各的布坎南堡,陸軍部在那裡設立的陸軍基地,

資金以bō多黎各賦稅支付。

常備陸軍的規模和編制完成改革後,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就駐紮在各省的〖中〗國陸軍劃…分了相應的車事基地、軍事警戒區和兵源補充區。例如京畿直隸省的軍事駐防區為北苑、南苑、軍馬場、保定、秦皇島等地區,兵源採取就地補充原則,每鎮陸軍都有自己固定的兵源補充區,不得跨省補充兵源。

常備陸軍實行義務兵役制,每年固定退役一半士兵,補充一半新兵。普通士兵標準服役兩年,兩年後表現優異可留作士官,士官作為〖中〗國陸軍基層指揮力量,其作用巨大,因此士官前五級可服役十年,六級士官長可服役至五十歲退休。軍官則有嚴格年齡限制,尉官軍官可服役至四十歲必須退役,校官服役至五十歲必須退役,將官服役至六十歲後視具體情況選擇退役。

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對全國陸軍的改革之後,帝國常備陸軍對外宣稱數字為五十四萬人。

但實際上,這只是國防部的隱藏真正實力的一個計策而已,這個數字只是三十六鎮常備陸軍的數量。禁衛軍和御林軍還有六萬人,駐硫球王國獨立師兩萬人,各省國〖民〗警衛隊、警備區戍守部隊共計三十萬人,還有méng古各旗的騎兵部隊並不計入常備陸軍序列鼻中,méng古七十二部共計擁有méng古騎兵十五萬人,這些méng古騎兵也按時接受訓練,騎兵裝備也由總裝備部發放,軍楠也由帝國財政部支出,他們實際上也在帝國常備陸軍的戰鬥序列之內,但這些都沒有計算進去。

常備陸軍的編制和駐防確定後,總裝備部和總後勤部緊隨改革步伐。總裝備部將帝國陸軍現有裝備全面升級換代,裝備適合東方人使用的武器裝備主要換裝了輕便、靈活、穩定的勃朗寧系列步槍、手槍和重機槍。

近百萬陸軍更換裝備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完成的,換裝從王辰浩的二十鎮嫡系北洋陸軍開始,北洋陸軍淘汰下來的德國系列槍械交給其他各省組建的帝國陸軍使用,國〖民〗警衛隊和〖警〗察部隊依然使用他們原先的武器裝備。等到各省的帝國陸軍完成武器換裝之後再將淘汰下來的德國系武器給國〖民〗警衛隊和〖警〗察使用。這樣一批批,按照重要xìng依次進行替換,最終完成全面換裝。

北洋兵器重工加班加點的生產武器裝備,但依然跟不上換裝速度。

不得已總後勤部在取得王辰浩的同意後,在保定成立帝國兵總廠,在各省原有的兵工廠基礎上成立帝國兵工廠分廠生產武器裝備的機器裝置由北洋兵器重工提供,各省的帝國兵工分廠同時開始生產製造,這樣一來武器裝備的生產速度便趕上了各省新建陸軍的編練進度。

帝國兵工廠的成立整合了清帝國各省的兵工廠混亂不堪、五huā八門的mL局面。以前一家兵工廠生產好幾個國家幾十種武器裝備,即費錢費時費工,又給軍隊的後勤保障帶來巨大的壓力和資源浪費,軍隊作戰時使用各種不同型號武器裝備,極大的影響了綜合戰鬥力。

如今全國各地的兵工廠整合到了一起專門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