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要維持著龐大的陸軍和海軍,可見其財政得多麼的吃緊。
原本為了對抗中華帝國海軍六六艦隊和最新透過的三三艦隊補充法案,俄國已經傾盡財力打造妾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配合之前的幾艘戰列艦,勉強在數量上跟中華帝國海軍主力艦持平。但在質量上,沙俄海軍的自造的戰列艦不論噸位、速度還是火力都不如中華帝國海軍現役戰列艦。
在這種情況下,沙俄帝國的戰略國策是海軍自保,不求能夠打敗中華帝國海軍,但求可以守住遠東海疆。沙俄帝國只希望海軍能夠跟中華帝國還記得打個平手就行,稍微吃些虧也能夠接受。沙俄帝國的真正決勝籌碼是陸軍,沙皇尼古拉二世手握幾百萬大軍,他相信可以打敗任何一個國家。
不過,尼古拉二世此時正在走法國拿破崙時代的老路,即想建立世界第一強陸軍,又想打造世界第一強海軍。當年拿破崙的這個想法令法國至今未喘過氣來,連經濟發達的英國也僅僅只能選擇海上稱霸,而不敢海陸都稱霸。但這一切教訓並不能讓尼古拉二世放棄,他一直跟英國叫板,但英國人屢次用海軍力量在俄土戰爭中幫助土耳其,以至於沙俄在上次俄土戰爭中差一點就可以打下君士坦丁堡走出黑海了,這個仇俄國人是一定要報的,但英國人的力量在海上,想要報仇就只能發展海軍。
這就是尼古爾二世的想法,他要讓英國在海上敗給俄國,只有這樣才能讓尼古爾二世覺得他報了仇了。
對於帝制國家來說,皇帝的意志就是帝國的意志。尼古拉二世要發展大海軍,沙俄帝國就不得不勒緊kù腰帶發展海軍力量。
為了抗衡英國擴建七艘戰列艦沙俄帝國增加4600萬盧布預算,追加訂造三艘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同時為了不再遠東讓中華帝國看不起,死要面子的尼古拉二世下令海軍部研製兩萬噸級戰列艦聖約翰級。
然而,此時的沙俄帝國剛剛吸收了法國太子號戰列艦的技術和美國列特維贊號的部分技術僅僅只能夠建造16000級戰列艦,而且第一次嘗試自建國外的新式戰列艦,可以說博羅季諾級戰列艦本身就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還未完全解決根本沒有能力建造兩萬噸級戰列艦。
不過尼古拉二世既然發話了,俄國海軍部只得照辦。不過俄國造船廠都已經排滿子在建戰艦,根本無法建造兩萬噸級的聖約翰戰列艦因此俄國海軍部便以此為藉口一拖再拖,直到第二次中俄戰爭結束後也沒有拿出設計藍圖來。
美國作為北美洲國家,短短五六年時間便建造了九艘戰列艦和十幾艘大型裝甲巡洋艦,以及大量的輕型裝甲巡洋艦。美國一躍成為世界第四海軍強國,但最近卻被中華帝國海軍反超了因為中華帝國海軍的九艘主力戰列艦都是16000噸級以上的一等戰列艦,相比較而言美國的戰列艦噸位上不及〖中〗國的戰列艦,也就造成美國海軍排名下滑到第五位。
不過,作為美洲第一霸主,隨著中華帝國在巴拿馬問題上插手,令美國在今後幾十年內的經濟直接損失將超過幾十億美元。而且中華帝國控制了巴拿馬運河,等於開啟了美國後院的大門,加上中華帝國在之前對西班牙戰爭中奪取了bō多黎各島,在加勒比海上面有了基地,對美國的威脅將非常巨大。
如今雖然中美關係依然保持良好,但是美國政府已經暗自提防〖中〗國了。尤其是美國面臨兩洋海上安全問題,大規模建設海軍依然不能停下。
為了對大西洋防範英國,對太平洋防範〖日〗本和〖中〗國,美國海軍部決定開工建造緬因級戰列艦,同級建造三艘。一艘部署大西洋,兩艘部署在太平洋。
另外還有一批在建中的大型裝甲巡洋艦,美國海軍也加快的建造速度。
不知不覺中,中華帝國的一艘神弓級戰列艦,引起了世界各國新一輪的海軍軍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