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了海軍配備殲十戰鬥機的要求。要求等到殲十造價大幅度下降後再考慮給海軍配備艦載型。

空軍委員會在給國會的安全報告中稱:中華帝國需要保持全球戰略到達的軍事能力,而H2N1型和H2N2型轟炸機已經不足以勝任此任務,過去八年間開發的轟三(H3N1、H3N2)、轟四(H4N1)、轟五(H5N1)和轟六(H6N1、H6N2)四型六款中、遠端轟炸機當中,轟五中程轟炸機和轟六遠端轟炸機可以勝任,戰略運輸機Y8(改自H6N2)適合長距離投送中華帝國空降兵和運輸重武器物資需用。要求國會批准量產200架轟五中程轟炸機和300架轟六遠端轟炸機,維護中華帝國空軍的全球戰略威懾和打擊能力,以及500架運八遠端運輸機,保證中華帝國的全球戰略兵力投送能力。

由於中華帝**方對轟炸機部隊和運輸機部隊寄予厚望,世界大戰和中美戰爭表明,遠端轟炸機和運輸機的巨大作用對於戰爭的重要xìng不言而喻,這點連國會大廈內的政客們都心知肚明,因此儘管他們極力主張削減軍費,但是在轟炸機和運輸機的問題上沒有給空軍委員會刁難,而是一次xìng透過審議並批准,這是空軍乃至軍方歷次申請軍費開支提案中透過最快的一次。

因為這件事,空軍大臣劉翔一度笑罵道:“這群厚黑的政客們也有他們可愛的時候!”

獲得批准的轟五中程轟炸機和轟六遠端轟炸機分別由西安航空工業集團和淞滬飛機重工研製和開發,耗時八年完成,作為中華帝國的在條約時代研發的最先進的中、遠端戰略轟炸機。

轟五是中程轟炸機,由西安工業集團在連續競標殲六、殲七戰鬥機失敗後,立即轉型開始研發的轟炸機。轟三的兩款型號因為五國公約大裁軍的影響,加上當時的H2N1轟炸機還沒有過時,因此未能得到軍方訂單生產。不過,西安工業並未就此放棄,在轟三系列的基礎上行,最終在轟五轟炸機上面獲得了帝國空軍的認可。

H5N1轟炸機可以說是世界航空史上轟炸機的一次革命,是全球第一款單翼轟炸機,取代了過去的雙翼轟炸機結構,而且得益於中華帝國的材料工業技術的進步和風洞試驗帶來的氣動式佈局設計的革新,使得單翼也可以承受重量巨大的轟炸機。

H5N1轟炸機最初其實是用作民用運輸機而生產研發的,因為當時西安工業連續失去多個戰機競標專案,科研資金緊張,因此開發民用航空運輸機來暫且度rì。雖然它在第二次試飛時失速斷了機翼,但在整體飛行xìng能良好。機翼長達23米,作為單翼大型運輸機使用,備受中華帝國民間商人們的喜愛。上海航空公司下了十架該型運輸機的訂單,用以滿足國民們的好奇心。在最初原型機由於只安裝了出力578匹馬力的福特汽缸水冷發動機。由於發動機功率不足導致航速偏低,最後改用合適的阿德爾TB600發動機裝置在5號原型機上。令發動機出力增加至999匹馬力,使得該機的速度、有效載荷和航程都成倍增加,由此奠定了其發展為軍用轟炸機的基礎。

中華帝國空軍對於轟炸機極為重視,廣州航空和北苑航空一直致力於研發,不過他們的依然是雙翼結構,雖然能夠大幅度提高載荷,但是雙翼結構遭到海軍航空兵的抵制,因為雙翼結構無法摺疊起來上航空母艦,就算海上運輸也困難。在這種情況下的影響下。空軍總署對於西安工業的單翼大型飛機的專案非常感興趣,於是便向其下達了研發單翼轟炸機的要求,並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援。

就這樣,西安工業猶如重獲新生一般,立即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加緊了開發單翼轟炸機的專案。

轟3轟炸機系列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但是由於中華帝國的航空工業公司已經發展到了三百多家,都是經歷世界大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