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向國王介紹人與萬生,神與萬生的關係,瞭解緣起無我之理,則知萬物一體,我即眾生,眾生即我,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若能彼此尊重、包容,便能進一步發展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乘菩薩思想,是為佛教真精神所在。”

行加和尚一人打敗一個教,從此佛教在當地盛行。佛教的盛行,就是國家武力衰敗的開始。包容、忍讓和大慈大悲,都是禁錮人思想與創造的鐵鏈,國家的管理需要宗教作為工具,但是一旦宗教進入到管理層,對管理人員進行控制,那就是國家的末曰,或者會成為一個暴虐之王,或者就是一個亡國之君。

從這個破敗的宮殿和圍繞宮殿的寺院,溫接問陳維政看到了什麼,陳維政說看到了人妖,只不過東方公主號看到的是身體上的人妖,而這裡是精神上的人妖。

溫接說,這個地方的人,經常會以宗教為藉口做出很多匪夷所思的事,即使是土匪和夷人也難以想出來的事,正常人更加無法設想。最近一次是四十年前,農民奪取了政權,認為城市屬於勝利者農民,於是把城市人全部趕出去,讓城市人去做農民,讓農民做城市人。結果就是農民適應不了城市,城市人適應不了農村,死了好幾十萬。

陳維政聽得啞然失笑,對溫接說,還是回國吧,現在國家富了,統兵的是軍人,治國的是智者,與這種地方相比,我們又成了央央上國。看到蠻穀人依靠低俗的惡趣來吸引外人的金錢和注意,高棉人更是無父無主,將國主驅逐在外,客死他鄉,真是沒有太多留下的必要。

東方露出淡淡的白色,陳維政問溫接敢不敢接受陽光和朝氣,溫接說最多不過是飛灰煙滅,那也要看一眼千年後的霞光,陳維政帶著溫接走出空間,在破敗的皇宮頂,迎接了今天的第一縷朝霞,朝霞透過雨林的枝葉,白的光綠的樹灰的宮牆,陳維政突然發現,原來這裡並不是自己想象的那麼破敗,反而有一種涅磐般的雄渾。

按照每到一處必要拿點紀念品的原則,陳維政找到十來個巨大的紅酸枝樹頭,收進搬指,弄回平南,做成根雕,應該比龍山大廈自己辦公室那個大臺還氣派。

第三三一章 宗祠家先

第三三一章宗祠家先

陳村宗祠,一箇中西合璧,土洋結合的大祠堂,在龍山一地,絕對算是超大型建築,作為農村,能有這樣一座建築,已經是相當拉風。

地址仍然在大樟樹和大池塘的後方,只是從過去的大禮堂式,改成了方框型三進式,第一進是一條大回廊,風雨橋式的四面大回廊,正面背面的迴廊長度達到三百米,側面迴廊長兩百米,對置納涼座椅,中寬四米。鋁合金推窗,夏天拉開通風,冬天合上保暖,成為內走廊。十八爺說,光是這四向的迴廊,就可以擺酒一百五十臺。

四條迴廊的正中,是宗祠的第一道門,分東西南北門,這道門很時尚,四門都是全鋼結構。走進迴廊,正中有一條架高橋型帶護欄的通道,通道下面是風水塘,有人說這是陳氏宗祠的四方護城河,寬二十米長近九百米的回字型水塘養有不少錦鯉,陳維來還弄了不少烏龜王八放在裡面,水塘中央放了一些奇石,零零亂亂,有點象傳說中的方丈瀛洲。

橋型通道的裡端就是第二進大門。第二進大門是傳統龍型柱三層翹掾門,上裝十龍琉璃瓦,四個大門朝水塘的一方是圍牆,每隔二十來米是一個多寶格的大花窗,圍牆內是走廊,蓋頂有三米多寬,沿著牆內人們可以隨意行走,觀看內牆上記載陳氏祖宗豐功偉績的浮雕。

走進第二層門,迎面而來的是一圈三十米深的綠樹和草地,四條平整的鵝卵石甬道通進宗祠大堂,宗祠大堂臺基整體抬高一米,用大青石塊砌成一個三級的臺階,臺階上,漢白玉的欄杆,青石板的迴廊,聳立在中心的,是一棟由九米高大石磐龍柱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