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總的人……”
說到這裡;杜士儀剛剛一頓;李天繹便立刻介面說道:“明公本就是惠民之舉;更能夠提前防微杜漸;卻是成都上下百姓之福。縣廨諸位少府若是公務繁忙;我卻舉薦一人;雲山茶行的東主慧娘子。她雖是深居簡出少見人;卻jing通算學;此次更是也捐出了五百貫。如今蜀茶能夠在長安盛行;亦是慧娘子之功。”
面對李天繹今天第二次搶著說話;眾人神sè各異。崔澹卻在別人或沉默或震驚或狐疑的時候;捋著鬍子笑眯眯地說道:“蜀中代有巾幗豪傑;秦時貞婦巴清富甲天下;亦不遺餘力捐資造長城;如今這位慧娘子若真有如此點石成金的本事;何妨請其總攬此次萬歲池和利人渠之事?”
李天繹和崔澹一一表態;剩下的人不免便若有所思了。哪怕他們此前興許根本不知道所謂雲山茶行是個什麼背景;究竟有多大的手筆;可這兩位挑人出頭;其中含義不言而喻。而這時候;鮮于仲通突然開口說道:“崔翁和李公既然如此說;那想來這位慧娘子必然是了得之人;我並無異議。”
楊蛞本有些心不在焉;此刻猛然jing醒;連忙也陪笑道:“我也無異議。”
彭海等人捐出資財;原本是因為八百畝茶園失而復得;因此欣喜之際便把心一橫舍了錢財。更何況;之前上官廨相詢三月清明前後收茶的價格時;杜士儀的公道讓他們喜出望外;這會兒彭海少不得接著答應了。這幾個大戶一個個都附和了此議;杜士儀雖不置可否;羅德和剩下的人思來想去;也不好再強扛;紛紛順勢答應了。
“既如此;便從你等之請。屆時只消每個月把賬目送去縣廨一次就行了;至於進展如何;我若有空;一定會來親自巡視;等完工之ri;我便與諸位用腳走遍這百里官渠;以為成功之賀”
杜士儀見慣了外表光鮮內裡腐朽的豆腐渣面子工程;自然絕不希望被人糊弄;因而讓王容出面的同時;他仍是撂下了這樣的話。等到啟程回城之時;他心中知道經此一事;雲山茶行怕是會成為無數人目光的焦點。但蜀茶之利如今冠絕天下;等到其餘各地的茶葉貿易也ri漸昌盛;蜀茶也就不再是唯一了。所以;短短的領先這十幾年功夫;品牌效應非同小可;他自然一定要抓緊。
當此之時;陸羽應該尚未出生;他是不是也要寫一本《茶經》?陸羽之茶經和後人之喜好仍有區別;他不妨專以自己喜歡清茶的喜好;好好炮製一本茶經出來
“郎君;東都家書”
剛回到縣廨;杜士儀便得到了這麼一個訊息。等匆匆進了書齋;他拿起案桌上那一個小竹筒;盯著娟秀字跡看了好一陣子;這才劃開封泥;取出了那一卷信箋。出乎他意料的是;竹筒上的字是杜十三孃的;內裡的信卻是崔儉玄的手筆;更讓他暗歎的是;崔十一郎洋洋得意地對他說;崔琳會開口叫舅舅了;他們等著他回來雖說下一胎如今還沒個音信動靜;但也請他及早起個名字備著。
“十三娘……”
杜士儀一時心情激盪;再沒有立時往下看;而是放下信箋深深吸了一口氣;恍惚之中彷彿又看到了當年那個垂髫女童。一晃她已經為人妻為人母;連孩子都已經能夠開口叫人而同樣一晃間;已經是九年過去;九年歲月改變了很多東西;唯一沒有改變的就是兄妹之情。
他欣然扯過一張紙;突然落筆寫下了一個稹字。
“若為女;則為稹。”
而想到若是兒子;又想到崔儉玄那秀美若女子;偏又疏闊粗豪的脾氣;而崔氏這一輩從月;他欣然一笑;這才在紙上又落下了另一個朗字。但願那個兒子能夠繼承父親的優點;如朗朗乾坤;光風霽月;但疏闊之中;更多幾分朗烈穎悟
∷∷……∷純文字∷
第一卷當時年少青衫薄 第四百三十四章 製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