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而且離中國更遠,可蒙古人仍然到了那裡勸降,爪哇人把蒙古使者羞辱一通,又在臉上刺字趕走,以表示對蒙古人的輕蔑。
忽必烈不是隨便受輕蔑的人,1292年,一支兩萬人的蒙古兵團乘戰艦進攻爪哇。爪哇國王先是假裝稱臣,然後趁蒙古兵團疏忽大意之時,發動突襲,蒙古兵團敗走。
以上的幾次遠征戰役,雖屢有挫折,但對於大蒙古而言,實在無足輕重。這幾次遠征的兵力都是大蒙古國子國元帝國的力量,其他四個汗國紋絲未動。
到了忽必烈統一中國,這個史無前例的大蒙古國便告完成,大蒙古國的疆域可謂驚心動魄:東臨太平洋,北抵北冰洋,西達黑海沿岸,南到南海。版圖達3500萬平方公里,注意,地球陸地面積是15000萬平方公里。這個國家打通了東西方緊閉千年的大門,使得亞、非、歐三洲成了一家。
然而,僅僅百餘年後,大蒙古國就開始把它吃到嘴裡的肉紛紛吐了出來,而且嘔吐得很悲慘。1369年,在大明北伐軍的進攻下,元帝國最後一任帝妥懽帖睦爾下令退出大都,又退出長城,最後退回了他們的老家蒙古草原。他們並不是第一批被打回老家的蒙古人,早在60年前,統治新疆、中亞地區的窩闊臺汗國就已滅亡,殘餘蒙古人逃回蒙古草原。當兩方蒙古人唏噓不已時,又一噩耗傳來:統治中亞的察合臺汗國宣告死亡,僥存性命的蒙古人狼狽不堪地逃回老家。19年後的1388年,統治今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的伊爾汗國破滅,伊爾汗國滅亡的114年後,公元1502年,統治匈牙利、波蘭、歐洲部分地區的欽察汗國內部分裂,如一座冰山在烈日下消失不見。
至此,大蒙古國的一個帝國和四個汗國全部滅亡,成吉思汗一手締造的大蒙古國灰飛煙滅。這群蒙古人和160多年前一樣重新住進蒙古包,重新尋找牧地,重新和周邊的部落斤斤計較、打打殺殺。偉大的過去忽然成為夢幻泡影。不久之後,他們就成了貧苦的遊牧人,一如千百年前他們的祖先一樣。他們繞了個大大的圈子,回到了當初的出發點。再之後,藏傳佛教傳入蒙古草原,蒙古健兒萬分信仰,所有的激情沉寂如井水,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人再也不會降臨人間。
這已和成吉思汗無關,當然,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成吉思汗的啟示
讀成吉思汗,到底對我們有何意義,或者說,我們能從成吉思汗身上學到什麼,來指導我們的人生。這個問題的答案恐怕並不惹人喜歡,也許,我們從成吉思汗身上什麼都學不到,即使學到,在當今世界,也無法用上。
任何人的成功必有條件,成吉思汗的成功條件是我們無法複製的。
第一,成吉思汗崛起時,正是蒙古草原各部、中原王朝和西亞各國處於沒落之時,沒有任何力量可以與他抗衡。
第二,成吉思汗的成功更多要歸功於他有一支所向無敵的蒙古兵團,這支蒙古兵團有著顯著的機動性,使得他們對千里奔襲、閃電戰等一系列快速作戰方式駕輕就熟。在那個時代,天下戰爭,唯快不敗。注意,成吉思汗兵團只有在遊牧民族中才能產生,所以很多民族無法複製。
第三,成吉思汗個人的素質。
談到成吉思汗,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用兵如神。的確,成吉思汗一生親自指揮的戰役有百餘次,吃過的敗仗不超過三次,這讓很多軍事家驚羨萬分。然而,成吉思汗的用兵是天賦,天賦是學不來的。他能在混亂的戰場上,一眼就看到敵人的弱點,這種技巧,沒有幾人能學得來。
對忠誠特別看重,是成吉思汗個人素質中的一大特點。只要他認可你的忠誠,就會委之以重任。
自我控制,也是成吉思汗難能可貴的素質之一,這是很多人都缺少的素質。他見丘處機大為失望時,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