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我們的水準再來和我探討什麼藝術深度的問題。如果沒有這個能力就要不要想我會有什麼太多的心情去跟你們磨什麼口舌!”。

女記者很滿意,目瞪口呆完了的施密特也非常的滿意,不能說是非常而是從方逸的話中獲得了非常大的滿足!

施密特自己原來年青的時候就是一個畫家,不過畫的不怎麼出色,到了三十歲的時候有了妻子結了婚什麼的壓力也就來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波比勒那樣為了藝術可以拋妻棄子不管不顧的,施密特就像是一般人的反應那樣,作為一個男人首先要做的就是餵飽自己妻子還有孩子的肚子。這樣就進了藝術雜誌社,然後就一直從事這類工作。和自己愛好相關,而且可以餬口。

施密特以為自己沒有繪畫的天份,而且對於當今畫壇群魔亂舞的現實非常的不滿,很年輕的就加入了以前的重回古典主義運動。

不過個所謂的運動一直聲勢弱小,要什麼沒什麼!不提錢了,連個領袖人物都沒有。死了幾代的頭頭腦腦,當施密特以為自己也將步前輩後塵的時候,波比勒出現了。然後方逸又出來了,接著一個承古典主義精神的後古典主義風格誕生了,雖說現在除了這方波二人,沒聽說還有誰能畫出這樣的風格來,不過己經為古典主義發展奠定了最堅實的基礎!夯實了古典主義新的高度。

看著方逸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施密特走到了方逸的面前,伸出雙手和方逸握了一下:“謝謝您的說的上面的話,它對我們重回古典主義運動的成員以及創始人來說非常的重要!”。

“沒有什麼!我就是幹著自己該乾的事情罷了!”方逸不明白施密特為什麼會有一種熱淚盈眶的表情,在方逸看來自己這一次採訪說的也很爽。以前把這些話完都悶在心裡,現在一吐出來感覺自己的身體都輕了二兩。

方逸說的是爽了,不過可以想像這個節目播出以後,那撲天蓋地的口水噴過來的時候有多麼利害了。因為這段採訪中方逸直接放明瞭話:誰有了我的本事再談,要是沒有那就哪裡涼快哪裡玩去!這句話戳中無數人心裡最痛的地方,老實說畫個人不人鬼不鬼的東西哪裡要什麼技法?那不是胡扯嘛!以前印逸主義大師們都能畫出很精準的素描和寫生作品來。現在所謂的大藝術家,別說玩到現在方逸和波比勒的高度,能玩到魯德這些人水準的都是風毛麟角。要不是也不會魯德有名字,這些人連個名字在方逸的腦子裡都不配有了。

頓時一陣,不知天高地厚的蠢貨,目中無前輩之類的帽子就紛紛的往方逸腦袋上奔來,不過方逸直接當成了耳邊風,當施密特在《古典浪潮》上發文再一次擺出了條件,有人想要方逸回覆的話,那就相互畫作品吧。也就是方逸畫想辨人的風格,然後那人畫方逸的。

不過開出了條件卻沒人理會了。這些人就像是沒看見。想比試的一個人沒有,嘴上叫的震天響的卻是此起彼伏的。

方逸的這份採訪到了大眾的視線裡那反應就不一樣了。可以說是一聲驚雷!

方逸第一次面對著大眾表達出了自己完整的藝術觀點,還有對於一些所謂的時代藝術的批判。也就是說方逸從藝術觀點上更接近於普通的大眾,加上前面對於波比勒的那幅底色的評價也是說到了普通人的心裡去,自然反響很大。

本來大家都是裝著有文化有理想的,現在一聽兩位藝術大師也承認自己看不懂那些東西,而且說是胡搞的。簡直就像是說出了自己一直想說卻又不敢說的心聲一樣,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還在網上喊喊:原來不是我不明白,是這些人使的壞!

一些人甚至擺明了觀點:原來你們這幫子東西一直時糊弄我們這些無知群眾的啊。

大多數的公眾是沒什麼大錢去買什麼高昂的藝術品,但是不代表普通的大眾不能影響到藝術品的價格,甚至可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