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臟腑潰癰,精血日就枯乾,肢骸徒有膚革,於以戴元首而衛肩臂,豈不可為慄慄危懼也哉!以故臣言必安內方可攘外,必足食然後足兵,必保民斯能蕩寇,此實今日證治之切,根本之圖。非敢緩言攘外也,求攘外之至急,不得不先安內耳……”

他哇啦哇啦說了一大通,全是掉書袋,其實歸納起來就只有一句話:“攘外必先安內!先滅賊寇,再抗滿清。農民起義是心腹之患,而山海關外的滿洲韃子只是肩臂之疾。”

他的看法正好說中了崇禎的心坎兒,崇禎大喜,便又問道:“如要安內,需當如何?”

楊嗣昌信心滿滿地伸出三根指頭道:“臣有三計,只要依之而行,只需三個月,賊寇必破!”他這話說得忒大,居然說只需要三個月就能解決已經鬧騰了十年的明末農民起義,崇禎帝如果智力沒問題,就應該懷疑一下他了。

可惜的是崇禎帝的智力實在不怎麼高,居然被這個大話精給糊弄住了,大喜問道:“三個月就行?還請先生教我。”

楊嗣昌道:“第一計,制定戰略!臣以前,以往剿匪不力,皆因沒有戰略,各總兵督撫各自為戰,今天追著這個賊人跑,明天追著那個賊人跑,東竄西竄,根本就無法根治賊軍。唯有盧象升大人當年曾經用過一次自東向西驅趕賊寇,效果明顯,可惜盧大人因為建奴叩邊,被迫北上抗虜,又讓賊人得到了喘息之機。依微臣之見,只要有統一的排程,對付賊人就沒什麼困難的。”

崇禎又問道:“那要如何排程呢?”

楊嗣昌拿出一張地圖,在上面指點道:“臣以山*西、河南、湖廣、鳳陽這四個地方為核心,稱為四正,此四處的巡撫主要任務為張網防禦地方,阻止賊寇流竄出來,另外再以六部兵力為隅,協助這四個地方佈下‘四正六隅’的十面之網……最後,微臣再率剿匪軍的主力,隨賊所向,專任剿殺……如此一來,賊人被微臣追在後面,卻又向四面八方都逃不出去,自然只有固死一途。”

崇禎心想:咦?好方案啊,先把烏龜放進甕中,再伸手到甕裡捉烏龜,這烏龜還不手到擒來?果然是好計!

他心中大喜,誇道:“此法甚好!”他想了一想,又道:“咦?此法雖好,但張十面之網,還要再派勁旅追擊敵軍,需要的兵力可不少啊。”

楊嗣昌點頭道:“皇上聖明,此法需要的兵力確實不少。依微臣計算,需要十二萬大軍……”

崇禎一聽“十二萬”,一口老血險些從嘴裡噴了出來,他驚呼道:“到哪裡去弄這麼多可用之兵?就算弄來這許多兵,戶部又到哪裡去弄來這麼多糧餉?”)

四五三、再來逼反一批良民

崇禎一聽“十二萬”,一口老血險些從嘴裡噴了出來,他驚呼道:“到哪裡去弄這麼多可用之兵?就算弄來這許多兵,戶部又到哪裡去弄來這麼多糧餉?”

楊嗣昌卻不慌不忙地道:“微臣早就考慮好了,鳳陽和泗州祖陵派官兵五千,承天祖陵派官兵五千,各堅守不動;邊軍派兵三萬,總理軍門官兵三萬,鳳陽、山*西二巡撫官兵各派兵一萬,湖廣、河南二巡撫派官兵各一萬五千……”。。

崇禎聽他這麼一分派,咦?十二萬倒也不是拿不出來,反正最近遼東比較太平,建奴一直沒來叩邊,也不知道在搞什麼名堂,正好抽出手來收拾賊軍。

此時為崇禎十年三月,滿清正在對朝*鮮用兵,東江鎮的皮島正在被清軍猛攻,不久就要玩完了,而朝*鮮已經在二月向滿清投降,正式從大明朝的蕃國變成了滿清的番國,只不過崇禎還沒有收到訊息罷了。等到三月時明軍出海到朝*鮮去增援,才知道棒子國已經向滿清投了降,結果只好尷尬地回來。

崇禎道:“十二萬大軍雖然能抽出,但是到哪裡去弄這麼多軍餉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