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才兵部的呈稟,是說沈辭已經率領駐軍迎敵。

沈辭才赴邊關,此時已經帥軍迎敵,朝中上下無不唏噓。

劉老將軍是西邊駐軍主帥,抱恙在家的三年,一直是沈辭在統管立城駐軍。

沈辭是劉老將軍的徒弟,也有實際應對西戎大小戰役的經驗,而且譚進和婁馳謀逆都是沈辭斬殺的……

苟秀一襲話說完,朝中眾人心中都莫名提了提。

幸好天子讓沈辭去了林北,若是沈辭不在,巴爾人未必會如此忌憚,先派斥候偷襲巡防二營駐地;許是前翼已經直接進攻邊防二營,那傷亡更重。

朝中各懷心思之際,苟秀繼續道,「凜冬將至,最怕軍心渙散。沈將軍當機立斷帶兵迎敵,可以最大限度穩定軍心和林北民心。至今日早朝前,兵部再收到林北駐軍急報,日前巴爾前翼這一支已經撤兵。」

瞬息功夫,朝中紛紛鬆了口氣。

譚進死後,林北駐軍其實大都畏懼巴爾鐵騎,駐軍將領也是,都怕吃敗仗。因為林北沒有譚進的第一場仗,怎麼都得打贏!

否則,就是林北駐軍的罪人。

但巴爾已經熟悉了林北駐軍的打法,譚進和婁馳這樣的主將都不在了,駐軍很容易輸給巴爾。

虧得這一仗是沈辭打的!

許是有僥倖,許是對方也忌憚沈辭,還許是沈辭帶兵同譚進不同,出其不意,但這一仗,無可厚非,正如苟秀所說,給駐軍和林北百姓都吃了一枚定心丸。

朝中已有感嘆,「虧得沈將軍在林北。」

「想是一路快馬加鞭吧,否則哪能趕在這個時候?是沒有旁的心思,都心繫邊關去了……」

朝中的議論聲越來越多。

御史臺和肖明舉臉上都一陣紅一陣白的……

沈辭要真想謀逆,大可犯不上這麼急赴邊關去作戰。

眼下也不需天子出面,光是朝中的非議都不少。

這樣的邊關急報,昨夜和今晨就已經單獨到過陳翎這處,陳翎是一早就知曉的。今日早朝上兵部照常呈報,是告知朝中上下一聲。

沈辭沒讓她失望,也讓她在朝中更遊刃有餘。

譬如當下,陳翎朝苟秀道,「燕韓腳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駐軍值守,豈容巴爾鐵騎肆虐!傳朕口諭,巴爾先有偷襲在前,又有前翼一支入侵林北境內,挑起紛爭,撕毀邊境協議,諸如巴爾之徒,言而無信,命林北駐軍全面迎戰。所有軍需後勤統一由兵部主持,月半之內,朕要全部送遞林北駐軍處!」

「臣領旨!」苟秀帶頭,躬身領旨。

朝中皆盡效仿,「臣領旨!」

陳翎再問,「今日早朝還有旁的事嗎?」

大理寺少卿姜宏允出列,「啟稟陛下,湖城官銀失竊與平南侯府牽涉其中之事……」

姜宏允話音未落,寧相開口,「此事不宜今日早朝再提,陛下,老臣覺得此事應當延後。」

姜宏允微怔。

也忽然反應過來,今日早朝之上被巴爾鐵騎進犯,林北駐軍禦敵之事削弱了。此事涉及沈將軍,平南侯又是沈將軍的姑父,此時提起確有不妥。

寧相說完,方四平也出列,「臣附議,此事當容後再提。巴爾戰事一起,所有軍需物資當中,糧草先行。眼下已經臨近冬日,當年的糧食盈餘應當都有大致數量。範大人,眼下各地糧草儲備是否可供林北駐軍之用?」

寧如濤看向方四平。

方四平為翰林院編纂,主管朝中機要文書及天子要事跟進,位同副相。

天子口諭才下,方四平便直接在朝中問起糧草之事。

寧如濤意外。

而方四平提起,範玉也出列。

範玉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