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是後世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這讓韓雲華看到了部隊以後發展所需要的糧食等生活物資的來源地。同時聊城境內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而且聊城境內也有許多高矮不平的丘陵,地勢雖然不是很陡峭,但是還算得上是複雜,十分適合韓雲華的需要。再加上聊城境內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但是卻有很大一部分沒有被發現,韓雲華可以加以利用。

最讓韓雲華看中的還是聊城的地理位置,聊城地處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地理位置很重要。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無論是經濟還是農業都很發達。用後世的評語說就是:“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但是韓雲華也有著自己的考慮,聊城靠近冀南,必要時韓雲華可以得到冀南八路軍的援助。同時內méng古軍區的物資也可以轉道冀南運抵魯西,不至於讓韓雲華現在率領的部隊到達了山東後就顯得孤立無援了。當然了,韓雲華更是知道一些別人無法知曉的事情。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hún戰以及日軍入侵,雖然給聊城的農工商各業造成了極大破壞,但是也培養了聊城人民的**積極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單單在聊城及其周圍地區活動的抗日武裝就足有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在此當中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日戰爭期間聊城人民參加國共雙方的抗日部隊的人數超過了十五萬人,這是多麼龐大的一筆兵力資源,這也正是韓雲華現在所缺乏的東西。而且韓雲華也知道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tǐng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就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用韓雲華的話說,聊城就是一塊充滿了**的熱土,只要組織合理領導得當,韓雲華相信單單聊城一地就能拉起一支足以震撼日偽軍的抗日雄師。

陽穀縣也是一個好地方,除了有韓雲華所部現在最需要的山區,而且還有一些韓雲華看中的資源——煤炭。陽穀——茌平煤田沿黃河北呈西南東北展向,分佈在莘縣南端、陽穀大部、聊城東部、東阿西部及茌平南部,面積為平方公里,預測儲量217億噸。該礦田米以淺煤層分佈範圍廣,煤層層數多、厚度大,儲量豐富,煤質優良,水文地質條件較簡單,在後世被評為全國一般礦種重大突破專案之一。旦鎮煤礦區位於東阿縣境北部高集鄉旦鎮一帶。呈西南東北走向,東西長8公里,南北寬4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該礦含煤地層為石炭——二疊系太陽組,表土層厚度總見煤厚度約一共含煤14層,平均厚度6煤質為氣煤、肥煤、天然焦、無煙煤等。探明此礦儲量1。39億噸。冠縣——堂邑煤炭預測區該區沿馬頰河呈西南東北向條帶展布,位於冠縣與莘縣、聊城與冠縣、臨清與高唐交界區域,長92公里公里,面積700平方公里。含煤礦體為石炭二迭系沉積物,含煤7層,總厚度8。7米,見煤深度預測儲量14億噸。

這也是韓雲華將所部的幾個營分佈到那幾個縣發展,因為無論是東阿還是莘縣再或者是陽穀縣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礦產,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