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指責此係所為,是排日行為,向國民政府北平分會施加壓力。

而與此同時,1935年5月15日,在熱河南部活動的抗日義勇軍孫永勤部受到日軍的追擊退入長城以南的“非武裝區”,5月20日,關東軍越過長城,在與團警夾攻下消滅了這支抗日武裝。日本指責中方破壞《塘沽協定》,由日本天津駐軍參謀長酒井隆於5月29日向政府提出交涉。這就是所謂“河北事件”。日本利用這一事件,在武力恫嚇下,強迫政府接受日本提出各種要求。對於日軍的無理要求,國民政府貫徹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所有條件概為應允。

但是,日本侵略者對侵佔中國的政策不是一時的退讓就能打消的,當局的一再退讓和承諾並不致使日軍滿足。為了在更大程度上榨取利益,逼迫國民政府退讓,日本人逼使國民政府用文書形式答覆,以便作為憑據。1935年6月11日,日本方面將一份由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簽署的“備忘錄”送到北平軍分會,要求中國方面照抄一份,並由何應欽簽章後送交梅津美治郎。這就是所謂的《何梅協定》。

根據《何梅協定》的的一些列規定,取消在河北及平津的黨部;撤退駐河北的東北軍、中央軍和憲兵第三團;撤換河北省主席及平津兩市市長;取締河北省的反日團體和反日活動等等。這個協定實際上放棄了華北主權,為兩年後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埋下了更大的隱患。

同時日本人還要求國民政府劃定停火線,承認日本人佔領的合法性。中央軍,中央在華北地區的派出機構,退出華北,憲兵三團退出北平,禁止藍衣社在平津地區活動。懲罰憲兵三團長蔣孝先,藍衣社骨幹,鄭介民,曾擴清,餘樂醒。另外還有旅長趙登禹,師長佟麟閣。

《 何梅協定》的簽訂實際上已經在形式上國民政府放棄了河北的統治權,將諾大的一個大河北拱手讓給了日本人,更是造就了殷汝耕等一大批無恥的漢奸。一時間整個河北是烏煙瘴氣,日本人橫行,百姓遭殃。

抗日戰爭爆發後,整個大河北迅速被日軍攻陷。平津、保定、秦皇島、正定邢臺、邯鄲等一大批城市淪入敵手。同時整個河北竟然成了日軍的後勤基地,山東、山西、河南安徽等地的日軍幾乎所有的物資糧餉甚至是武器彈藥也是從河北運過去的。

要是韓雲華這次能夠打破河北中日雙方的態勢的話,那麼整個華北地區的一大盤棋就全活了。河北省一丟,平津同山西首尾不能相顧,再加上冀東大半的地盤現在已經被韓雲華所部佔據了,甚至於連冀東的軍事重鎮承德也在韓雲華所部的控制之中,因此這一戰對於已經有了一定準備的韓雲華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難度也是相當的,不說數量巨大的日偽軍,就算是防守那麼多的縣城鄉鎮也是一個重大的負擔。八路軍現在雖然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卻還不具備大規模佔據重點區域的實力。不說日軍了,就連國民政府那一關也過不了。

近兩年來隨著八路軍的發展,國民政府的浪潮也是一浪接著一浪,抗戰期間似乎已經成了一種規律,每當八路軍打一場出色的仗,老蔣那裡邊就開始坐不住了。這次韓雲華也預料到國民政府肯定不會甘於人後,不過對於河北地區韓雲華也清楚這麼大的一塊地盤八路軍也吃不下,既然吃不下那麼還不如打下來作為同國民政府交涉的籌碼,反正內蒙古軍區的油料也已經不多了,國民政府先前提供給的已經用了一大半了。

想通了這一點,大戰的最終命令也就隨之下達了。首先遭殃的便是錫林郭勒的德王所部,自從被韓雲華所部趕出歸綏之後,德王所部就一直呆在老家錫林郭勒。不過由於韓雲華所部的打擊,德王倒是變得乖了不少,和日軍的來往也沒有以前那樣頻繁了。

想來也是,倒向日本人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