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輟學返遷安縣立師範講習所任教一年。1921年高師畢業,先後執教於江西省立鄱陽中學、直隸河間中學、通縣女子師範、京兆中學、北京平民中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北京師大附中等學校。在讀書和任教期間,他目睹了辛亥革命的成敗,積極求索改造社會、救國救民的真理和途徑。他先後參加了五四、五卅等革命運動,並在大革命期間加入了中國。在反帝反封建的鬥爭中,他成長為一個堅定的民主主義者。 1929年秋,楊秀峰以公費赴法國留學,入巴黎大學社會學院學習。在這裡,楊秀峰接受了馬克思主義。1930年3月,經張畏凡等人介紹,加入中國,由一個民主主義者躍升為**者。
可以說楊秀峰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知識分子,是一個有理想有魄力的熱血青年。1934年10月,楊秀峰迴到中國。他先在天津市河北法商學院任教授,自1935年起,又先後在北平師範大學、中國大學、東北大學等校兼課。他在**中央北方局的直接領導下,以大學教授的公開身份,從事革命活動。他把課堂作為陣地,向青年學生講授辯證唯物 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析當時的國內外形勢和日益嚴重的民族危機,宣傳中國 的抗日救國主張,指出青年運動的正確方向。 這個時期,**中央北方局給楊秀峰的主要任務是在北平、天津文化教育界從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 ,領導文化教育界的上層人士開展抗日救亡運動。
1937年“七七事變”後,楊秀峰根據黨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毅然放棄北平師範大學教授的優越生活,投筆從戎,深入太行,建立抗日武裝,開闢冀西抗日根據地。 1938年8月,冀南行政公署成立。為便於進行工作,楊秀峰擔任了冀南行署主任。為了適應抗戰需要,培養大量軍事、政治、財經、文教、行政等方面的人才,經**中央北方局批准,於1938年8月在冀中深縣成立了以楊秀峰為院長的河北抗戰學院。他還陸續創辦了冀南抗日干部學校、冀南抗戰學院、冀太行政幹部學校、晉冀魯豫邊區行政幹部學校,均兼校長。
這都是楊秀峰前半生的工作經歷,其實韓雲華之所以能記得這位老革命家很大程度上是受後世鄧公的影響,鄧公在1939年夏天赴延安的途中談到楊秀峰的時候,曾這樣評價他:“ 文官不要錢,武臣不怕死——楊兼而有之。”
對於這麼一位老革命家韓雲華還是很尊敬的,儘管這兩個步兵營所能起到的作用確實很有限,但是韓雲華還是選擇留下。
此時的大名縣已經是風雨激盪,整個大名縣的日偽軍也已經感覺到了這種氣息,平時一個小隊就敢隨意出動的他們,這幾天要麼呆在城裡或者呆在城外的各大據點裡,要麼就一箇中隊一箇中隊的出動,同時還要有最少一個騎兵小隊支援。
不過這一切都不在韓雲華的意料之外,要是這個時候日偽軍要還沒有察覺到點什麼的話,韓雲華可真就對日軍的所謂的精銳失望了。但是知道歸知道。然而韓雲華並不擔心,反正他現在手裡多的是兵力,除了教導師的三個旅以外,還有原山東的兩個殘兵旅,合起來也有一個全部由老兵、戰鬥經驗十足的老兵組成的步兵團。再加上陳光所部的一個步兵旅兩個步兵團以及冀南行政公署的兩個三百八十人的步兵營,韓雲華手裡現在整整掌握了近5萬人,要是再害怕小鬼子的這兩三千人可真就沒法混了。
韓雲華十一貪心的人,要麼就不動聲色地小幹,要麼就大動干戈地大幹一場。這一次他將手中所有的兵力全部散了出去,一旅負責處理大名縣所有的日偽軍,二旅在昨天晚上就同三旅一起出發,進佔廣平縣、魏縣、陳光所部則是被韓雲華調到臨漳縣、至於剩下的原山東的那兩個殘兵旅則是接到韓雲華的命令,就地整編為教導師警衛團,團長由原來山東省委省政府二旅一團團長張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