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馬鐙便在整個歐亞大陸上普遍採用;馬背上計程車兵便有了一個跳板,以此同步兵一樣容易地射箭或使用刀劍;騎兵便能夠藉助於馬的力量揮舞長矛打擊敵人。此外,每名士兵還帶領著一群馬前行,以便在一匹馬疲勞時換馬,從而全天全速前進。

雖然蒙古人擁有弩炮和其他圍攻用的火炮,並且使用長矛、刀劍和投槍,但是他們最重要的武器仍舊是組合式弓。

儘管在阿拉伯世界、拜占庭和中國,人們對弓箭極其重視,但是它在蒙古人手中效力更高,主要因為蒙古人依靠它,並花了許多時間來完善對它的使用。蒙古式的弓有防水油漆的保護,不受天氣變化的影響。它具有100磅至160磅的拉力,而英格蘭式長弓的拉力只有75磅左右,因其是用單一材料紫杉木製成。這種長弓一個多世紀後才在法國的克雷西出名,它的射程為250碼,而蒙古式弓能射350碼,而且速度較快。

蒙古人擁有能夠穿透任何裝甲的箭,有遠端箭、發訊號用的哨箭和給房屋或屋頂放火的燃燒箭。 蒙古人的戰術在理論上很死板,但實施起來卻具有很大靈活性。 在首領明確訊號指揮下反覆運用經過驗證的兵法,有著極高的效率並得到了迅速應用,這使蒙古人屢獲成功。

蒙古帝國向西稱霸歐洲之路(4)

蒙古人的戰鬥隊形有五排。重騎兵組成頭兩排,旨在進行主要的打擊。這些馬穿著裝甲。兵士們頭戴鐵盔,身穿牛皮胸甲,胸甲上面帶有鐵製鱗片,拿著12英尺長矛、弓和短彎刀、戰斧或狼牙棒。身穿輕盔甲或根本不穿盔甲;攜帶短劍、投槍和弓箭的輕騎兵組成最後三排。

輕裝部隊分成三個小分隊——即先鋒和兩翼——在主力部隊前邊很遠的位置分散開來開展小規模戰鬥。假如敵人攻其一翼,與他相遇的輕騎兵便自動成為先鋒,其他散兵部隊轉向兩翼,主力部隊正面迎敵。

一俟先鋒與敵人交戰,主力部隊後三排中的輕騎兵便穿過重騎兵行列來參加戰鬥。假如蒙古人正在挺進,輕裝部隊便把箭和投槍雨點般地射向敵人。倘若敵人正在挺進,輕裝部隊便趕在他前面一邊撤退,一邊向後放箭。在這兩種情況下,目的都是打亂敵人的陣腳,不論它是騎兵還是步兵。當敵人陣營果然亂了時,輕騎兵便脫離戰鬥,轉移到兩翼,從而給重騎兵留出暢通的道路,以便其衝上來進行決定性的打擊。

倘若輕騎兵未能在敵人防線上造成必要的空隙,指揮官便會命令一翼上的輕騎兵從側面攻擊敵人的側翼。與此同時,重騎兵包抄到這一側翼後面,從其後方發動決定性攻擊。蒙古人最喜歡運用的戰術是動用“曼古歹”(mangudai),即一支單獨向敵人進攻的、經過特別挑選的部隊。 “曼古歹”在發動一場令人畏懼的攻擊之後,分散並逃跑,以誘使敵人窮追不捨。這一招通常十分有效。敵人騎兵奮勇追擊逃跑的蒙古軍隊,以為自己馬上就要勝利了。在後方看不到的地方,蒙古弓箭手設下埋伏。敵人騎兵在來到弓箭手們面前時,便被驅散,其中許多人被擊中倒下馬來。陷入混亂和遭受嚴重傷亡的敵人對此時發動攻擊的重騎兵毫無抵禦力。

蒙古人的戰略是一種用兵如神、出其不意和施展詭計的演練。它使敵人大惑不解,將蒙古軍隊置於敵人最沒有料到的決勝位置。

成吉思汗將其主力集中在巴爾喀什湖以東的額爾齊斯河畔。他選中速布臺來計劃這場入侵。

速布臺想要保護會師的蒙古軍隊免遭穆罕默德的突然進攻,他還想掩蓋他的準備工作並確保秘密。1219年春夏兩季,在速布臺建議下,成吉思汗派遣他的長子朮赤率領一支強大的蒙古軍隊向錫爾河下游(北段)進軍。朮赤大肆破壞了巴爾喀什湖以西直到兀答刺兒附近的鄉村。到札蘭丁率一支強大的花剌子模軍隊前來應付這場入侵時,朮赤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