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晉綏軍和西北軍現在駐防的位置判斷,津浦路方向應該是以晉接軍為主,因為河北是晉接軍的地盤;而馮玉祥的西北軍和其他各路小勢力應該集中在平漢路和隴海路兩個方向。沿津浦路進攻的晉綏軍和沿隴海路進攻的西北軍等部隊。必然打著兩路會攻徐州的主意,因此,我們決定把隴海路作為我軍作戰的主要方向。”

“因為我軍數量上處於劣勢。”因為戴季陶、張群等文人們已經離開,何應欽說話不再什麼顧忌。

“我們要想取勝就不可能平均分配兵力。就要儘可能的集中優勢兵力在某一方向上,而我們只要搶先殲滅或者擊潰一個方向的敵人,我們就可以取得優勢,最少也可以穩定住戰局。那樣,戰爭就不會在短時間內有利於閻錫山,而這也是閻錫山最不願意看到的,我們拖得起,閻錫山可拖不起。時間一長。這些烏合之眾的內部矛盾就會顯現出來,這對我們會極其有利。

“我們進攻的方向選在哪裡呢?經我們反覆研究,決定在隴海路展開進攻。因為,沿津浦路進攻的晉接軍他們的攻擊力不強。”

提到晉綏軍,何應欽不冉得撇了撇嘴。

“我們在山東的部隊加上韓復集的部隊完全可以頂住他們的進攻,至少也會是一咋。膠著局面,他們想當然的兩路會攻徐州的計劃會因為晉接軍的原因而流產。我們正可以抓住機會,聚殲沿隴海路而來的這一路敵人。”

蔣介石插話說:“司錫山和馮玉祥把他們的部隊在平漢、隴海、津浦三個方向擺開。看似氣勢洶洶,實則犯了分兵大忌。他們的陣勢就猶如常山之蛇,我們選在隴海路展開反擊,正好打在他們的腰部,如果我們能拿下開封和商丘,基本上就斷絕了平漢和津浦兩方面的聯絡。那時我們不論打擊沿平漢路來的西北軍,還是打擊津浦路方向的晉接軍,主動權都在我們的手裡。”

“委員長說的極是。”

何應欽恭維了蔣介石一句。接著說:“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平漢路方向就耍盡力拖住這一路的敵人,可問題是我們的兵力有限,不可能把大量有力部隊使用在那裡,只能靠我們收編的部隊,以及湖北的地方部隊來完成這個任務,具體部隊是徐源泉好師、蕭之楚華師、楊虎城口師、王金鈺辦師、郝夢麟凹師。以陳誠的十一師為主的中央軍部隊只能作為預備隊留在武漢附近,防範平漢路和廣西李宗仁的桂系部隊。”

何應欽說完,看了一眼蔣介石,不再說話。

蔣介石點點頭,斟酌了一下對眾人說:“這些收編的部隊也好。湖北的地方部隊也好,多有革命意志不堅強,首鼠兩端的投機取巧之輩,稍有疏忽,有些人就有可能再次倒戈,因此,統帥這些部隊的人,不僅要有軍事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有籠絡這些人的手段,這個人選我有意委雪竹來做。”

何成淡這咋。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五期畢業生,在軍事指揮上實在是乏善可陳,北伐時就屢戰度敗,甚至曾一度解甲回滬。

可是何成俊卻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能言善辯,而且為人隨和寬厚。何成俊被許多人稱為天才的說客和雜牌軍的天才領袖,甚至被譽為近現代十大說客之一,這也是蔣介石十分器重他的原因。

北伐前後,他先後遊說過王樂泉、孫傳芳、方本仁、閻錫山、張學良、唐生智等,在北伐戰爭、蔣桂戰爭、東北易幟等重大事件中多方奔走,為蔣介石拉攏和分化各地方軍閥立下了大功。是蔣介石早期最主要的智囊之一。唐生智反蔣之所以失敗的那麼快,和何成淡成功策反了唐生智手下大將李品仙有很大關係。

因何成俊資歷深,加之為人隨和,不擺架子,對待雜牌軍很寬厚,他受到被蔣介石排擠的雜牌軍將領們的擁戴。雜牌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