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兵遊勇吧,能一路撤到晉南的西北軍官兵,都是精兵,這樣的人我們有多少要多少。”
果然,張學良最終上報南京的整編命令是,在晉南的西北軍整編為東北邊防軍第三軍,軍長宋哲元,轄三個師,張自忠、馮治安、劉汝明三人分任師長,孫殿英部另編一師,受宋哲元節制。張維藩任參謀長、蕭振贏任總參議兼軍法處處長。
可是這個方案到蔣介石那裡卻打了折扣,蔣介石堅決不同意西北軍殘部編為三師的軍,只同意有兩個師。笑話,蔣介石的理想目標是徹底消滅西北軍,迫不得已同意這支西北軍殘部也就罷了,可這支部隊的力量那還是要嚴格限制的。
最終,劉汝明的師長被拿掉,不過宋哲元還是以補充師的名義保留了這個師,全軍人數近三萬人。
隨著宋哲元的通電就職,馮玉祥一手創立的真正的西北軍,也就正式宣告消失了。
晉綏軍的整編方案是縮編為四個軍,蔣介石這次可大方的多,馬上回電張學良同意。
由此可見,蔣介石對西北軍十分忌憚,可對晉綏軍,並不怎麼在意。西北軍這個心頭大患既然已經解決,對晉綏軍就放放手了,一支相對完整的晉綏軍,自然是不會對張學良言聽計從的,這可是蔣介石樂於見到的。
深藍鞠躬感謝“晚空星光”、“一根筋”、“還沒發現”、“竊明免費”三位書友的月票和打賞
第三百八十八章佈局原來是這樣(二)
第三百八十八章佈局原來是這樣(二)
晉綏軍這四個軍的番號也是依東北軍編制排列,分別是東北邊防軍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軍,商震、徐永昌、楊愛源、傅作義分任軍長。
不過,晉綏軍的將領們對此還是極不滿意,這些將領們拋開徐永昌,聯名通電請願,要求晉綏軍接受中央整編,拒絕張學良整編。原因就是他們不滿意張學良僅僅給他們四個軍的番號,包括張學良讓商震任軍長就更讓這些人不滿。
山西軍隊整編,商震雖被任命為第四軍軍長,但卻日益處於孤立的境地。
馮鵬翥軍在這次整編中被縮編為師,他的部下高鴻文、黃光華兩旅為商震舊部,軍隊整編未竣張學良未予發餉前,各部隊生計難以維持。商震離開太原時,以省政府搬遷需要費用為由,向宋哲武討要30萬。宋哲武為了能讓商震和他的省政府早日離開太原,同時也為了和商震日後不至於鬧得太僵,親自趕往省政府向商震道歉,並贈送商震50萬。
商震到了臨汾後,他已經得到他的學生劉多荃的電報,告訴他張學良已經同意委任他為整編後晉綏軍的四個軍長之一,既然可以重新掌握部隊,那還是自己的舊部用著放心。為了拉攏舊部,商震用宋哲武給的50萬,對高鴻文、黃光華兩旅時以現金補助。而對晉綏軍其它部隊則一概是二個字,“沒錢”。
這讓晉綏軍各將領因此很不平,王靖國、孫楚等閻錫山的嫡系將領更是對商震表示了極大的不滿,在他們的影響下,晉綏軍各將領和商震形同陌路、視若仇人。
商震自知矛盾難以調和,索性使問題表面化,先是提經省府委員會議透過裁撤閻錫山親定的村政處,隨即一次性撤換了25個縣長,由此商震和晉綏軍將領的矛盾激化。
一面是把持著山西省財政的商震不和晉綏軍一條心,一面是晉綏軍將領們明確表示不接受張學良的整編,這讓徐永昌很是為難。
徐永昌無奈,只好又親自跑到南京和北平,向蔣介石和張學良陳說利害,最後,晉綏軍又曾編了一個孫楚任軍長的護路軍,趙承綬任司令的騎兵隊、一個周玳為司令的炮兵隊,以及三個獨立旅後這才了事。
晉綏軍將領們這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