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時都不適合我。”
見覆張嘴要說話,宋哲武明白韓復的意思,笑著說:“大哥是想說,我最終還是加入了晉綏軍,是吧?”
復點頭,宋哲武說:“我沒有加入晉綏軍,我的部隊是河北保安軍,也就是說我是河北省政府的部隊。雖然商震也是晉綏軍的人,可商震是河北人,在晉綏軍裡一向受排擠,商震同山早有隔閡,這一點,大哥你也應該清楚。而且比較而言,閻錫山的晉綏軍對蔣委員長的威脅最小。”
停了停,宋哲武解釋說:“李宗仁、白崇禧的桂系,還是西北軍、晉綏軍,這三家都不是一般的地方實力派,他們是國內最大的勢力之一,都是可以威脅到蔣委員長在黨內、國內地位的大勢力,這樣的勢力是任何一個一國領袖所難以忍受的。當然,晉綏軍絕對是這三家裡最弱的,所以也是當權者可以暫時忍受的。”
韓復覺得宋哲武的分析判斷很有道理,他當時加入哪一方,會有今天這樣兵強馬壯。即便他有錢,別人也不會任其發展。蔣介石不會;李宗仁、白崇禧不會;馮玉祥不會;閻錫山同樣也不會,就是晉綏軍裡的張蔭梧、傅作義也一樣不會。現在看來也只有商震會,一個唯一的可能就被這個宋哲武抓住了。
韓復覺得,宋哲武能有今天,絕對是他深謀遠慮的結果,而絕不是什麼運氣,這個年輕人心機之深,讓他這個老江湖都感到有些害怕
第八十五章 韓復榘的蛻變(四)
默半晌,韓復又問:“老弟處事深謀遠慮,愚兄萬如果老蔣真要和我們西北軍打起來,你看誰會獲勝?”
宋哲武笑著搖搖頭說:“大哥,你這是誇我還是損我呢?剛才的那些話,只是我自己的一點想法,現在也很難說是對還是錯。至於西北軍的事,大哥應該比我清楚,那裡用得著我這個局外人來評說。”
韓復正色說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當局者迷,還是你這個旁觀者看得更清楚,文戈,你就不要過謙了。”
宋哲武點點頭說道:“既然大哥一定要我說,那我就說一下我的看法,說的不對的地方還請大哥指正。說實話,在我看來,中央和西北軍之戰,中央必勝,西北軍必敗。”
“哦?文戈,你仔細說說,為什麼中央必勝,西北軍必敗?”韓復向前探探身子,有些不相信地問。
宋哲武看著韓復說:“表面上看,西北軍不僅兵強馬壯、戰鬥力很強大,還佔有北方六省之地。可是這些省份都是窮省,財力較弱,不要說同佔有江南富庶之地的的中央政府比,就是連閻錫山也比不了。西北軍雖然有五十來萬的部隊,可是由於西北軍和晉綏軍一直相互提放,要留下部隊守衛後方,真正能上一線的的部隊大概也就三十多萬,這樣在人數上就不佔有優勢了。而中央軍現在幾乎沒有後顧之憂,必要時還可以拉來援兵,如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甚至是川軍。再者,中央軍有江浙地強大財力支援,糧餉、彈藥充足,兵員也有保證;反觀西北軍,缺糧少彈,後繼乏力,開戰時日一久,不敗就是怪事。”
停了停,宋哲武接著說:“西北軍已經失去了反蔣的最好時機,如果一個月以前,聯合桂系,有桂系和廣東的財力支援,在山東的孫良誠匯合白崇禧以二十萬大軍沿津浦路南下浦口,威脅南京;大哥親率一路出界首,沿阜陽、合肥至蕪湖,席捲安徽威脅南京側翼;再遣一軍出信陽匯合桂系胡宗鐸、陶鈞、夏威以及葉琪甚至包括何鍵等,襲九江,下南昌,以朱培德的那點人馬,是決難抵擋的,全取江西易如反掌。三路大軍齊出,中央軍兵力必然不敷使用,西北軍勝算極大。失去了這個最好時機,也就失去了最後地機會。”
當時沒有同李宗仁聯手,韓復是知道原因的,李宗仁派來聯絡的人,只講聯合抗蔣,否則必被蔣各個擊破。卻決口不談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