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印象的,如果說有什麼印象的話,那也是隻知道那裡出了一個不亞於他們上海人,很精明很會算計的閻錫山,而且在提到閻錫山的時候,很多人還免不了很不屑地在後面再給閻錫山加上土包子三個字。
最近聽說那裡又去了一個宋哲武,這個年輕人倒是很能打仗,據說把俄國人都打得大敗。上海人雖然崇洋,可是民族大義還是有的,特別是上海的年輕人都很推崇宋哲武的抗擊外敵的壯舉,這讓上海人對宋哲武多少有了一些尊敬感。
除此之外,如果說再讓驕傲的上海人說出對山西有什麼印象的話,那就只有山西的老陳醋了。
雖然絕大多數上海人至今還沒有見過什麼空調、冰箱,甚至也沒有機會見到過穿著精美絲襪的當紅明星,和上海灘最紅的交際花們,可是這些天來報紙、雜誌和茶樓酒肆,街談巷議又都是在談論它們,簡直是把這幾樣東西說得天花亂墜,活靈活現,這又由不得他們不信
第四百一十六章佈局時尚是如何流行起來的(三)
第四百一十六章佈局時尚是如何流行起來的(三)
既然是山西人造出了連外國人都造不出來的這麼神奇的好東西,怎麼沒見他們把這些好東西拿出來賣錢?
難道是這些山西人的腦子讓老陳醋泡得壞掉了?
或者這一切從頭到尾根本就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騙人的把戲?
將信將疑的上海人,為了探究這件事情的真實性,開始從各個渠道打聽訊息的來源來,以供他們辨別真偽。
包打聽一詞據說是上海人最先發明的,還有一說是根據歐亨利的同名小說《包打聽》得來的,可不管怎麼說,至少在中國,這個詞是最先從上海傳播出去的。對於資訊的收集,上海人似乎有一種與生俱來的特殊能力,很快,關於冰箱、空調和絲襪的訊息的來龍去脈,就被這些有心人從各處挖了出來。
關於冰箱和空調的訊息,最先是上海的高官、名流和富商巨賈們,從上海市長張群哪裡傳出來的。
29年,時任上海市市長的張定�В�蛭�揮薪刈“壯珈��喚�槭�慌�分埃�猶嫠�鋈紊蝦L乇鶚惺諧さ模�褪鞘潛懷莆�敖�槭�車丁鋇慕�槭��孕母拐湃骸�
張群很清楚蔣介石平生最忌兩件事:一是忌部下拉幫結派,引用私人;二是忌貪汙。
不過,對部下貪汙,那也要看是誰,而且只要不是明目張膽地貪汙,手段巧妙一些,並且數額不大,甚至是巧取豪奪,但只要不引人矚目的,沒有引起什麼不良反應,蔣介石也是可以忍受的,多半是睜隻眼閉隻眼。
拉幫結派,引用私人就不必說了,在這方面,張群小心的不得了,除了他的直系親屬外,如果他還能為誰說好話,擺關節的,那就只有金城銀行總經理周作民了。許多人都知道,張群和周作民關係十分密切。
這也是張群比較“清廉”的一個原因,因為凡是送禮行賄的,都是有所求的人,既然知道張群不會為自己辦事,那誰還會在他身上下功夫。
在斂財上,張群因為很清楚蔣介石的態度,更是很謹慎,從不敢過份。而且張群雖然為人很吝嗇,可膽子不大。因此,在國民政府高官中,還是堪稱“清廉”的。
比如張群在任河南警察廳廳長時,就曾對一位親信說過,‘我希望今後有5萬元就夠了,把5萬元存銀行定期取息,一家生活可以無虞’。
不過,五位數財產的時代很快就過去了,到張群任軍政部次長,又兼幾個兵工廠廠長,後又接任上海市市長時,他就有好幾個5萬元了。
只不過張群的這些錢,多數可不是貪汙得來的,他的錢多數都是可以拿出來曬太陽的。
舉個例子來說吧,1928年張群與吳鐵城等人,奉蔣介石之命去東北遊說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