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爺想得長遠,是平陽淺見了。”

衛青說了一大段話,已覺得有些氣短,聽見平陽如此說,便微微笑道:“那裡,只是衛青匆忙之間,沒能和公主先提及,令公主憂心了。”

平陽微微一笑:“原來侯爺果真為衛家和孩子們考慮的,如此,平陽便不擔心了。”

聽見她如此說,衛青心中一凜,看看她的面色,卻又如平常一樣。

此時隱姬端了藥來,平陽連忙和隱姬一起服侍他吃藥,此事便不再提。

平陽走後,衛青呆呆地坐了出神。

有時候,心思太多,反而自己都不知道哪一個是自己最真實的想法了。

……

元鼎年間,皇帝劉徹在沒有任何前兆的情況下,忽然削了大司馬大將軍長平侯衛青長子宜春侯衛伉的爵位。

在史書上,對他這一次失侯的原因記載得十分的含糊,只提到一句“矯詔不害”。

“矯詔”就是我們俗稱的“假傳聖旨”。在漢代,矯詔根據後果不同有不同的處罰,重的殺頭抄家滅族,輕的罰金四兩即可。“不害”是沒有什麼大的危害。那麼,這樣的處罰就顯得非常的奇怪,如果衛伉在那個時候犯了大罪,那麼後果可能很嚴重,如果犯的是小罪,那麼這樣的處罰就顯得過重了。

沒有人知道是什麼原因,歷史在這裡的含糊簡單到只有一個結果:衛伉失侯了。或許,在當時,衛伉是什麼原因失侯就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必須要失去他的侯爵。

這是衛伉第一次失侯。在這個事件發生的時候,他不過十六七歲,不可能真的有什麼重大的罪過。他之所以失侯,不過是因為,皇帝劉徹需要,他的父親衛青需要!

不知道衛伉在失侯之後,是如何表現的。他會不會悲傷,會不會難過?歷史沒有記載。

或許,這是作為強者的後代,最深沉的悲哀!

……

朝野內外,對於衛伉的失侯並沒有太大的震驚。因為,衛伉畢竟不是什麼重臣。而他父親長平侯又已經失寵。因此,最開始的時候,那些侯爺們除了有一點點幸災樂禍的憐憫之外,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注意。

然後,皇帝劉徹,像是一隻躡手躡腳的老虎,不動聲色地依次解決著他的獵物。

元鼎二年到四年,他開始慢慢地以各種名目削減著他的侯爵。開始做得很隱秘,沒有引起那些這些新封的或者不是新封的侯爺的警覺,那些還在睡夢中的諸侯們,還來不及回神就被他撤去了稱號和封國。

然後忽然間,那隻似乎一直懶洋洋的猛獸在等待到了時機時猛然躍起,暴露了他猙獰的面目。拋開了所有的顧忌,皇帝是從來不會手軟的。

元鼎五年,皇帝劉徹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用了一個很簡單很簡單的藉口,一口氣削去了107個侯爵的封號,取消了他們的封國。這就是西漢歷史上最有名的“酎金失侯”事件。

“酹金”就是各個封侯應該上交中央的祭祀宗廟的黃金。多年以來各個封侯對此都虛應故事,金子的成色和份量往往不足。中央朝廷在這件事上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是,忽然間,皇帝劉徹開始追究這件事,並且大發雷霆。凡有在成色份量上弄虛作假的,一律罷官削侯。

這擺明就是藉口!

在這次事件中,長平侯衛青的次子發乾侯衛不疑和三子陰安侯衛登又是首當其衝,都被削去了侯爵封號,廢除封國。

衛不疑和衛登,此時不過十來歲。

這是一件震動了西漢王朝的事件,它標誌著,雄才大略的皇帝劉徹除了對外的強硬擴張之策以外,還用鋼鐵一般的手腕,進一步加強了大漢王朝中央集權的統治!

……

對於那些失去侯爵的人,朝堂中間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