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中國人使用外國發明的東西,起箇中文
名字,簡單!就用形聲字——取相似的讀音,加個相似的部首,就行了,如同那麼些化
學元素的名字。倉頡大概也想不到自己創造的字經如此奇妙,就像金大俠筆下的“辟邪
劍法”,共七十二招,每招都有七十二種變化,來來回回,變化無窮。炎黃子孫用起倉
頡老祖造的字也算是得心應手了,網上那一段一段的“Martian(火星文)”,都是一個
個方塊字被摔得支離破碎後匆匆湊起的,看得讓每個人都深感佩服。
字多了,不該用的字也就多了。有點水準,說那是“諱”。古代的“諱”很多,例如司
馬遷作《史記》,避其父司馬談“諱”,該“談”為“同”;晉人避司馬昭之“諱”,
稱王昭君為“王明君”(或“明妃”);唐人把“虎子(糞桶)”改叫“馬子”或“馬
桶”,也是避李淵之父李虎之“諱”。“諱”多了,鬧的笑話也多了——宋代有個私塾
老師叫馮道,字可道,起學生避“諱”而念《道德經》裡的“道可道,非常道”為“不
敢說,不敢說,非常不敢說”。(一笑)明人錢良臣之子幼時念書,總把“良臣”唸作
“爹爹”,結果念出個“古之所謂爹爹,今之所謂民賊也”。(一愣)宋代田登做州官
,要人避諱他的名字,而“燈”與“登”同音,於是全州的人都把“點燈”叫做“放火
”,於是,成語字典裡又多了個成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一嘆)這些
“諱”到了今天主要用於一些不吉利的話(如將死說成“老了”“走了”“仙去了”“
見毛主席了”“見*了”)和讓人聽了不舒服的話(如髒話一類)。許多網路公司
為“支援”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自覺”地將這些“諱”系統地遮蔽起來。這一屏
蔽不得了,連許多沒有罵人意思或稍有罵人歧義的字都被回一個“對不起,請文明用語
”。沒辦法,我們只要涉及了這些字,都得下一番功夫——我們偉大的master發明了 “
分屍法” ① “包裝法” ② “替罪羊法” ③等絕學。
①指將一個字分成幾部分來寫。
②給字加上一些偏旁部首。
③用音近的字來寫。
如今,網路已成為語言文字流量最大的承載物。我敢語言:21世紀將是中文大改革的世
紀——為了保證速度,我們要進行“古文運動”(用文言文以減少字數);為了融入世
界,我們要進行“雜文運動”(中英文夾雜);為了生動表達,我們要進行“象文運動
”(模仿象形文字,用漢字的形象代替其原意);為了躲過遮蔽,我們要進行“新文運
動”(創造新文字或賦予就文字以新意)……許許多多的文字運動,將湊成21世紀的語
言革命!
但是,有人說,語言是一門藝術,一門融通民族精神的藝術,我們不該在這精深的藝術
上塗鴉,我們應像保護敦煌壁畫那樣把我們的漢語一代一代傳承下去。然而,語言的本
質是一件工具,一件方便人們交流的工具,它應該是通俗的,我們應將這工具活靈活用
,把通俗的語言像推廣普通話那樣推廣,把便於交流的語言推廣下去。至於本土語言,
那是不能流通的,我們是否應該把它抹掉呢?①
①現在校園內外都搞“推廣普通話,規範使用漢字”的活動,以至於許多青少年都對本
土語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