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便是戰場上偶爾有敗績,也會被政治上的強勢抵消,形成壓倒性的軍事優勢。
改革痺症,是北伐的前提,變法勢在必行。
不過變法風險太大了。
吳起變法,被亂箭she死;商鞅變法,被五馬分屍;趙武靈王胡服騎she,被餓死。而在後世,張居正變法,死後家產被抄沒,家屬或死於非命。總之變法,是高風險的行當,“不變法是找死,變法是找死!“
沒有必死的勇氣,沒有遺臭萬年的決心,沒有精密細緻的計劃,沒有強大的軍隊作後備,這四條不具備,變法必死,變法必敗。
身為皇帝,除了開國皇帝之外,哪個有必死的勇氣,哪個有遺臭萬年的決心。兩個決心缺乏,致使很多變法走向了失敗,甚至是連嘗試的勇氣都沒有。
趙樸倒是有這兩個決心,不過僅僅是有決心還不夠的,還需要精密的計劃。
像王安石那樣,一上臺,就丟擲大量的變法計劃,成為眾矢之的,這是找死;沒有充足的人才儲備,卻要變法,這也是找死;沒有做好輿論宣傳,就變法,這是找死。
總之,沒有做好準備之前,他是不會變法的,不變則已,一變就要改天換地,不作夾生飯。
不過,不變法不代表不行動。正所謂,徐徐而圖之,天下大吉。他如今要像《黔之驢》中的那隻老虎,不斷的試探,不斷的挑戰那一絲絲的底線,在小交鋒中,瞭解敵人,鍛鍊自己,為後來的變法做準備工作。
而這次宣佈建立勳章制度,就是對文官集團的一種試探,對士大夫底線的一種摸索。
自從勳章制度頒佈之後,趙樸就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他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士大夫一向不好惹,一旦玩起非暴力不合作,那就麻煩了
…………
勳章制度頒佈之後,一切看似平靜,但是在平靜的背後,暗流在湧動。
城內的文臣,不斷的三五成群的匯聚在一起,商量著,商討著,對於皇帝陛下的勳章制度極為不滿,可是迫於如今的局勢,不得不妥協。不過妥協了,並不代表無事,在相互的聯絡之後,最後決定集體發難。
這一天,趙樸剛剛上了早朝,正在思考時,一個御史上前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卿家,但說無妨?”
“陛下三日前,頒佈勳章制度,此法甚好,然而難免有疏漏之處,這是微臣對勳章制度的具體規劃,請陛下鑑別!”說著,這個御史從身上取出了一個小冊子,太監上前,接過小冊子。
趙樸接過來,翻開奏章,仔細的看著。上面詳細點的規劃著,勳章制度的具體內容,主要是講述勳章的頒發標準。
趙樸看著奏章,臉上的眉頭緊緊的皺了起來,心中道:“文官們,不簡單呀!沒有直接阻止,卻是用迂迴的方式,扭曲勳章制度!”
他的本意是,勳章制度為的是獎勵士兵作戰,重點獎勵那些中低層軍官,激發中低層軍官的榮譽意識,銀戟勳章、銅錘勳章,屬於經常發放;而對於金劍勳章,發放則是慎之又慎,除非是有著狄青那樣的大功勞。
總體上,金劍勳章象徵意義,大於頒發意義,主要是為了吊那些將軍們的胃口;而銀戟勳章,銅錘勳章,則是以實際發放為主,用在激勵那些底層士兵。
而這個奏章上,則是藉助了宋朝軍制的特點,扭曲了勳章的作用,將頒發的重點側重於文人身上。
吸取晚唐、五代軍閥割據的教訓,宋朝以文臣御武為主。在很多時刻,文官是擔任正職,而武將則是擔任副職。即便是武將掌控一方兵馬,也是受到文人節制。一旦立下戰功,文人居首功,而武將則是次功;一旦戰敗,武將則是替罪羊,而文人則是次之。
若是按照奏章上勳章的頒發標準,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