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部分(第4/4頁)
章節報錯
犄角,彼此依靠,相互防禦。城外的營壘,溝壑縱橫,各種柵欄設計的密集,各種陷阱其妙,武器儲備存足,顯然是花費了較長的時間。這樣的營壘,可以說是小型的馬其諾防線,想要攻陷除非是用死人添,或是長期圍困。
而為了防止長期圍困,在營壘內儲存了半年的糧食,營內有專門的水井。
行走在大營內,趙樸不僅感嘆古人的智慧,一個小小的營壘,變出了這樣多的花樣,將“墨守“發揮到了極致。不過缺點,也是極為明顯,防禦有餘,而攻擊不足,一旦敵人挖掘壕溝,構建營壘,以營壘圍困營壘,最後可能被活活困死。
世界上,沒有難以攻破的城池,只有不願意付出的代價。
歷史上,君士坦丁堡防禦無雙,可是久攻之下,還是被攻破了;南宋的襄陽城,防禦無雙,各種防禦體系密集,可照樣是被攻破了。趙樸可以想象到,一旦金軍渡過黃河,一旦發動汴梁攻堅戰,那時汴梁還會守住嗎?絕度不會!
淪陷是必然的,區別也僅僅是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而已。
而在守城戰中,唯有一種情況會勝利…………
“你說,汴梁防禦戰的重點在什麼?”趙樸問道。
“守城重點不在城牆,而在兩座大營。兩座大營不丟失,便可以減緩汴梁城牆的壓力;一旦兩座大營丟失,汴梁必然危險!”說著,岳飛來了興致,蹲下身子,擺弄起地上的幾塊石頭,形成了簡單的攻防形式對比圖,然後細緻的見解了起來。
“在外行看來在,自古是攻難守易,攻城的艱難,守城的容易。有時攻城一方花費十倍於敵人的兵力,也未必能攻破敵人城池。可實際中也有種情況是,攻易守難。”
“比如太原圍困戰,金軍靠著圍點打援,一舉將我朝救援的大軍消滅在半路上,失去了救援的太原,陷落是必然的。又比如,兩次圍攻汴梁,第一次是守城一方正規軍二十多萬,民夫三十多萬,可是外面的金軍僅僅七萬,最後的結果是七萬金軍差些將近乎五十萬的我朝軍隊圍困而死。而第二次,也是我朝軍隊數量上還超出金軍,可照樣是被圍困,最後完敗。”
“攻難守易,指為了較快的攻陷城池,使大量的精銳損耗在攻城上,這種情況對攻城一方極為不利,即便是攻下城池,損失也必然慘重。多數是指一些險要的城池,要塞等地,只需要極少的兵力,就能讓攻城一方付出慘重的代價。主要是指潼關,劍閣之類的險要關口!”
“守難攻易,指的是攻城一方野戰佔據優勢,甚至是壓倒性優勢。這時迫不得已,只能是守城為主。這類戰役,多是發生在一些平原城市,如太原、汴梁等。此時處在守勢的一方,可能兵力上是攻擊方的幾倍,十幾倍,但是卻因為某些原因處在不利局面。這時身為攻擊方,最需要做的不是攻下城池,而是圍點打援,消滅援軍,然後困死城內的百姓。”
“秋天,兩次金軍南下,圍攻汴梁。不需要長途運送糧草,只需要就地收割我朝的麥子,就可以輕易獲得軍需補給。而我朝汴梁有百萬百姓,人口稠密,糧食消耗巨大,又被斷掉來了外來的糧食供給。金軍進攻汴梁,並不需要攻佔城門,進而攻佔汴梁,只需要看住城門,斷掉糧食補給,又擊敗路上的勤王之師,便是穩賺不賠,立於不敗之地!”
“攻佔西北一些地勢險要的關口,需要強攻,必須用死人不斷往上堆,最後攻破城池。可是一些平原大城市,人口密集城市,不以強攻為主,而是以圍困為主!“
趙樸點了點頭,汴梁真的不是一個定都的好地方,太平年月還好說,一到了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