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5章 農業公司(第1/2頁)
章節報錯
林副市長的話,蘇易一聽就知道怎麼回事。
隨著改革開放,農民也在除了種地外尋找其他的增加收入的方式,依靠土地增加收入的方式好找,但是新的問題就出現了,農民是幹活的好手,銷售能力卻是與市場完全脫節。
林副市長說的問題不是樊城的個例,實際在華夏現在很多農村都有這種問題,不止是蔬菜和肉類產業,在種植果樹產業裡面這種問題也很嚴重。
蔬菜還好一年一季或一年多季,市場銷售不好,農民最多不種了,肉類也還可以只是價格低還是可以賣出去,但是果業就很麻煩,時間長會爛掉,血本無歸。
林棟看著蘇易點頭,知道這種事情對於這種商業人士來說,一說就透,比自己見的多,不會不理解,於是接著說道。
“我們樊城最近在研究,準備由樊城市府出資,成立一個農產品服務公司,公司主要責任是為農民的產品找到一條長久穩定的出路。”
“我們這個想法實際還要感謝蘇總,華食集團在開發區管委會有個食材基地的投資,為開發區那邊的農民提供一個穩定的農產品出售的渠道。”
“我們走訪了開發區那邊的農民,他們對種植的蔬菜和養殖家畜都很積極,大家覺得不用擔心賣不出去,因為和你們華食集團都早已簽署了收購的協議。”
蘇易聽到林副市長的話,明白了對方的意思,實際樊城就是想做一個華食集團在樊城開發區投資的食材基地的放大版,能夠覆蓋樊城所有的農民。
但是這個放大版的華食集團食材基地模式,實際會面臨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種植或養殖端的問題,全市的農民食材品質在種植或養殖過程中的標準、質量如何讓保證。
開發區的農民就那麼幾百戶,而且華食集團的食材基地不只是收農民的,還建設了蔬菜基地和養殖基地,基地的農技員也可以順便指導農民種植或養殖。
樊城投資的這個服務公司,面向全市,光是農技員就需要招收很多,這個好解決,畢竟可以增加一定的就業機會,但是如何管理好就很難,如果這個公司只是政府扶助,不走商業化可能很難長久維持。
第二個問題,銷售端的問題,樊城這個服務公司如何把這麼大量的蔬菜和肉類找到穩定的銷售渠道,而且這個產量會每年都會增長很多,因為隨著農民看到收入穩定,大家會更加賣力的去種植或養殖。
想到這裡,蘇易看向林棟說道:“林副市長,你們樊城市的想法的確很好,能給現在的農民找到一條穩定增收路。”
蘇易知道林副市長在等著自己接話,他看到的問題,相信樊城市也看到了,坐在這裡和自己說,肯定是希望自己能帶來解決。
林副市長的問題他不是不能解決,隨著今年華食集團要收購麥當佬,不單麥當佬的食材需求要調整渠道,而且蘇伊士和蘇小廚的大量擴張門店也需要大量的食材渠道,就目前華食集團現在的渠道遠遠不夠。
早期蘇伊士主要依靠食材供應商,後來收購永濟畜牧嘗試肉類自給自足,再後來在楚省和其他省市頻繁的投資農業食材基地,逐步完善整個華食集團的食材產業鏈。
這個產業鏈的完善雖然一直在做,但是食材的產業鏈明顯無法跟上華食集團門店的發展。
現在華食集團一千多家門店,肉類和蔬菜的供應量巨大,除了自貢的,還需要很多大型的食材商來提供補充。
他一直想最佳化這個模式,完善自給自足和規範供應商。
現在的供應商太多了,甚至一個蔬菜品種就有十來個供應商,價格管理問題是其次,最主要的是食材質量和安全性。
蔬菜種植和肉類養殖在過程中都可能存在一些違規的化學品,雖然每次食材引進都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