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數日後,韋堅和皇甫惟明的處分下來時,滿朝一片譁然。韋堅的罪名是“幹進不已”,說通俗一點就是為了謀求升官不擇手段,被貶為縉雲太守;而皇甫惟明的罪名就大得多了,離間君臣四個字放在誰身上,那都是少不得一個死字,可結果卻是被貶播川太守。沒人覺得處分太重,所有人都覺得和這些天四處流傳的罪名比起來,這樣的處分實在是輕微。

可這樣一來,空缺出來的就不單單是一個刑部尚書,一個隴右節度使。儘管去歲在奪取石堡城一役中,皇甫惟明遭受了其節度隴右之後的最大一場敗績,可之前畢竟屢獲戰功,石堡城之敗也只是忽略了援軍,此次上京所獻俘獲極多,所以,李隆基幾次召見後,也頗為嘉賞其志,因河西節度使王倕此次調任回京,他已經打算讓皇甫惟明兼任河西節度使。可這一次突如其來的事件,卻讓這個主意暫時泡湯了。

於是,空缺出來的河西隴右二節度使成了重中之重。李林甫倒是有心一舉奪下此職,可放眼自己的親朋左近,除卻蕭炅當過一任河西節度使之外,別人都沒有這樣的經驗。

而如王鉷楊慎矜等輩,都是以財計見長,軍略平平,更要命的是沒人願意去守邊吃沙子。而素來趨附他的安祿山遠在幽州,范陽節度使兼平盧節度使當得好好的,不會願意挪窩。而此次安祿山派來的義弟阿史那崒幹雖覲見過兩次天子,頗得聖意,賜名史思明,可資歷功勞要節度一鎮都勉強,不要提兩鎮。他倒是聽說過安祿山還有個兄長安思順,可和史思明一提,史思明就立刻大搖其頭。

“安大帥和安思順只是名為兄弟,實則並無一點血緣關係,再加上早年便分道揚鑣,如今談不上什麼情分。而且,如果我沒記錯,當年朔方杜大帥節度隴右的時候,曾經對安思順頗多優撫?”

史思明是知道安祿山和安思順之間早年和睦,可離鄉之後就開始鬧齟齬,否則安祿山也不會寧可給張守珪當義子,也不願意去隴右投靠安思順。所以,他不想平白無故給安祿山造個實力強大的對手來,因此就窺破了李林甫的心思,把杜士儀抬了出來。

如此一來,李林甫立刻打消了這個打算。他現如今是半點都不希望杜士儀的勢力繼續膨脹下去。要知道,哪怕他在朝中可謂一手遮天,杜士儀卻交遊廣闊,依舊能夠遊刃有餘,更不要說在邊鎮中崇高的威望和深厚的人脈。所以,把史思明送走之後,他突然心中一動。

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已經鎮守多年,不若調來河隴,至於安西四鎮節度使,則由都知兵馬使高仙芝接任,如此最為穩妥!橫豎兩個都是胡人,不可能入朝拜相,也就不可能對他造成實質性的威脅!

第1018章 橫插一槓子

李林甫固然對河西隴右節度使一職垂涎三尺,杜士儀同樣不想放過這個從天上掉下來的機會——事實上,他除卻躲開了這場風波之外,其他的什麼都沒做,可事到臨頭不去搶奪那些果實,那他也就太過於聖人了。可是,如今安北牙帳城剛剛建成不久,漠北情勢看似安定,實則仍舊危機四伏,他不可能放下自己一直致力於經營的這片天地,又抽身而去兼領河隴。所以,他便把主意打到了王忠嗣身上。

儘管他和王忠嗣相交甚篤,杜廣元在王忠嗣麾下,王忠嗣長子王周則在他麾下,可最起碼的避嫌他卻還是知道的,回京之後除卻公眾場合之外,兩人絕不會私下碰頭,以防給人鑽空子。尤其是在韋堅和皇甫惟明私下會面出事後,他就更謹慎了。在如今這節骨眼上,他甚至沒有派人去給王忠嗣送信交流,而是直接選擇了透過宮中內侍打探聖意。果然,正懊惱韋堅倒臺太快的高力士須臾就送了信出來,說是李林甫舉薦安西四鎮節度使夫蒙靈察出鎮河隴。

韋堅和皇甫惟明的處分塵埃落定前兩天,杜士儀就已經帶著家人搬回了宣陽坊的私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