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團負責印度西部,暴民的反抗組織,就只剩下悲哀兩個字了。
先勸降,一天之後開戰,這就是復興團的戰爭模式,一旦開戰不留活口,也是楊猛交給復興團的法子,壓制暴亂,軟綿綿是不行的,只有硬碰硬,才能將印度百姓心中的狂躁壓制下去,不然就是一個綿綿無絕期。
半個月之內,復興團打了七場,場場不留活口,一戰最少也是大幾萬人殞命,或者更多,反正楊猛看到的數字是幾萬人,究竟是幾萬還是十幾萬,對楊猛來說無所謂。
七場殺戮之後,復興團的勸降,就有了很大的作用,幾句話,就是大批的壯丁和糧食財物,相較於溫吞吞的地主軍團,復興團平亂的損失和收穫,就相差極為懸殊了。
一個月,掃了東部一般的暴民,復興團就停下了前進的腳步,時間差不多了,該是做正事兒的時候了,平亂可以拖一拖,但對付英吉利人是絕對不能拖得。
一旦英吉利的主力軍團登陸印度,弄不好地主軍團就要有反覆,藉機把印度的王公貴族拉上印度復興這條大船,才是楊猛的最終目的。
復興團這邊壓力一減,許多暴民反抗組織,也開始向印度西部轉移了,地主軍團的壓力一下就變大了。
壓力往往意味著結合,雖說暴民沒什麼組織結構,但簡單的聯合,他們還是可以做到的,西線聚集了大量的暴民,地主軍團的戰線就有些捉襟見肘了。
復興團耍詐,但現在不是翻臉的時候,聯盟內部的矛盾只能透過談判來解決,地主軍團要求復興團向西部出兵,而復興團的幾個締造者,卻給印度的王公貴族們,畫了一張天大的餡餅。
藉機收復整個印度,雖說有些王公貴族,不怎麼支援這個說法,但大部分的王公貴族還是支援的,一家人不說兩家話,無論是復興團還是印度的王公貴族,都是正正經經的印度人,英吉利是徹頭徹尾的侵略者。
而且代表了大部分地主利益的印度王公貴族,在土地問題上,與英吉利的分歧也越來越大,反抗英吉利的事兒,印度的王公貴族們也沒少幹。
之前印度頻發的暴亂,多半時候都有這些人的手腳,只是他們沒有楊猛做的這麼徹底這麼毒辣而已。
雙發算是一拍即合吧?復興團兵分兩路,五萬精兵進入印度西部平亂,另外的五萬精兵則是與地主軍團的一萬人結成一個印度復興聯軍,印度的王公貴族為首腦,第一目標,就是英吉利在印度的指揮中樞,德里。
打德里,印度的王公貴族並沒有什麼勝算,六萬人雖說不少,可缺乏攻城的火炮,德里的英屬印度軍團,雖說是新兵,但守城還是綽綽有餘的。
而且德里還有幾支英吉利本土的步兵團,幾千人的英吉利軍隊,在印度王公貴族們的眼裡,就是以一敵十的存在,復興聯軍這六萬人。看著是不少。可真正打起來。能不能攻到德里城下,都是兩說的事兒。
對此,復興團的締造者們卻信心十足,因為他們早就得到了楊猛的點撥,在德里,楊猛還有一支殺手鐧呢!
這次談判之後,印度就成了一個哭泣之地,為了展現自己的實力。參與西部平亂的復興團軍隊,摒棄了戰前的勸降,只要是反抗組織,一概殺無赦,跟在復興團身後的地主軍團,就成了實實在在的工兵,他們埋屍的速度,遠遠趕不上覆興團的殺戮速度。
復興團肆無忌憚的殺戮,也讓暴民組成的一個個反抗組織抱成了一團,一個新的勢力。慢慢在印度的土地上形成,流血、死亡。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會換來和平,在印度也是一樣,被地主軍團和復興團逼的毫無生路的反抗組織,最終選擇了投降,對於這些人,復興團卻與印度的王公貴族們起了紛爭。
王公貴族的意思是直接解散這批暴民,而復興團則是用了楊猛的主意,讓這些暴民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