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派了這麼多的勞工,當地人是不是要與咱們的人手有交際,什麼鷹語還是當地的語言,咱們都不用。咱們就用咱們的漢語,想要交流,想要賺錢,簡單!學漢語吶!

這啟蒙之書,就是儒教的典籍,學漢語就要學儒教,潛移默化之後,誰是誰的人,還分的清嗎?

待到列強發現五國船廠的根底之時,怕是也能五六七八年。這時間還不足以培植一群當地親近咱們的勢力嗎?

到那時,要戰便戰。誰怕誰呢?咱們的人在三大洲落了戶,這世界的局勢也就改變了,這就是所謂的國際局勢或是國際格局,到了那個時候,哪個要想排擠咱們,還要問問當地人的意見不是?”

由深入淺再由淺入深,楊猛在大框架之後的一個解釋,讓丁泰辰理解了許多東西,自家三爺謀劃之深,令人汗顏吶!自己這個正在執行的人,都弄得不明不白,就別說那些個洋鬼子了,這招數高明!

“三爺思慮萬年吶!泰辰受教了!”

“這話聽著像罵人,思慮萬年,讓老子想起了千年的王八萬年鱉,抬轎子捧臭腳的話就免了,接著說你糊塗的地方。”

丁泰辰的馬屁,楊猛不吃,丁泰辰對當今時局有一個正確的認知,才是楊猛需要的東西。

“三爺,這派遣勞工之事,我大略的明白了,一是為了開礦,二是為了拉攏人心,三是為了佔據地盤,四是為了削弱列強。

但是,儒教有如此之大的本事嗎?讀些蒙學書,就能改變當地土人對咱們的看法?

與其餘兩教相比,儒教缺了拉攏人心的東西!”

三教爭鋒,三爺說的簡單,另外那兩教,都有拉攏人心,抵制其他教派的手段,而儒教卻是沒有這些手段的。

“呵呵……泰辰,你小看儒教了,大清朝廷為何要閉關鎖國呢?閉關鎖國又為何能成功呢?

除了大清,咱們周邊還有一個閉關鎖國的東洋呢!他們又為什麼會成功呢?

東洋,雖說咱不怎麼喜歡,但東洋源自儒教卻是咱不能否認的東西,儒教不排外?扯犢子呢?其實這儒教是最排外的一個教派,自漢以來,多少胡人、夷人、蠻子亂過華夏?

那一個個要滅絕儒教的都那裡去了?敗了!死了!滅了!在華夏,只要不尊儒教,只有死路一條,佛教如何?一個老子化胡,輕易讓漢地江山的佛教,變成了儒教。

除藏邊與蒙古,哪有不是脫胎於儒教的佛宗呢?跨海傳儒教,也是一局百年棋,夫子團,可不是為三大洲的土人準備的,那是老子為列強準備的,只要儒教有了立足於歐洲的基礎,夫子團的厲害,到那個時候才會顯現。

治國,儒教有兩千年的經驗;爭鋒,自百家爭鳴到獨尊儒術,也是兩千年;同化,佛道二宗前車之鑑;玩弄一個國家,玩弄一群百姓,還有比儒教更有經驗的嗎?

大清的東西,瓷器、茶葉、絲綢,哪一樣儒教沒有涉及?茶道意境、器型品制、圖案花紋工序手段,哪個儒教又沒有說法呢?

歐美進口這些東西的時候,就已經在接觸儒教了,把出口的商品做的精細一些,就是在宣揚儒教。

茶葉,洋人是怎麼喝的?瓷器,洋人是怎麼用的?絲綢,洋人是怎麼穿的?

貴族、富豪、政客、平民,該用什麼樣的東西,儒教都有說法的,將出口原材料,轉換成出口精細商品,雲煙就是一個參照物。

泰辰,你來說說,儒教有沒有這樣的本事與手段呢?”

這些也是楊猛近期悟出來的道理,不是因為別的東西,還是因為雲煙,在記者團採訪他的過程之中,楊猛看到了歐美記者,對於雲煙背後秘辛的興趣。

而說出雲煙出自前明皇室,來路隱秘之後,各國記者都被深深的吸引了,一個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