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俄大軍在付出百萬死傷之後,難免會軍心浮動,而且此前收攏的沙俄地盤。還沒有進行劫掠。停戰對彼此都有好處。無非楊猛要的不是沙俄一國,搜刮財物、為新蒙古規劃未來,也需要戰爭的停歇。

但想要停歇歸想要停歇,示人以弱是不成的,在殺了沙俄一方五波議和隊伍之後,在英法德奧等國的介入之下,沙俄前線的曾滌生,才不情不願的答應了暫時停戰的請求。條件也簡單,維持沙俄如今的狀況,一旦沙俄的軍隊,越過伏爾加河與德維納河流域,停戰協議就宣佈終結。

沙俄一方雖然是萬分的不情願,但有句話說得好,叫做形勢比人強,如今沙俄的人口,已經從之前的一億二,降到了六七千萬。國內的青壯,不過千萬之數。弗拉基米爾那樣的戰爭,再打上兩三次,沙俄這個族群都要滅絕。

而且,歐洲援助的軍火還沒有到賬,如今的沙俄也沒有繼續開戰的能力,若是有三五個月的緩和,說不定沙俄一方還能組織起一支幾百萬人的軍隊,如今選擇硬捍是絕對愚蠢的,無奈之下,沙俄一方只能乖乖的在遠處看著清軍,不斷的伐掉他們的森林,不斷的從伏爾加河中撈起成堆成堆的魚蝦,不斷的拆毀他們經營了千年的一座座城市。

大清徵俄大軍的統帥曾滌生,雖然答應了停戰,但議和之事,卻要在大清的京師進行,自沙俄到清國京師,陸路至少三個月,海路更為漫長,整合歐洲各國的使團,再登船出發,到達清國首都,至少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

清國在拖延時間,這是毋庸置疑的,停戰已經順利的達成了,歐洲各國也樂得看到沙俄被削弱,無非有了英法德奧等歐洲強國的加入,這場戰爭很難為繼了,只要沙俄不滅,其他的事情都是可以商量的,只不過這種商量是建立在沙俄吃虧的基礎之上。

歐洲各國樂得看戲,沙俄無力反撲,局面就這麼尬尷的維持了下來,為了避免和談的時間過久,歐洲各國都在商量著使團的組成。

一旦和談代表團,不能就有些事務與清國政府達成意向,很可能會導致沙俄國內政局的崩盤,歐洲諸國雖說樂得看到沙俄被削弱,但沙俄全面向清國投降,也是他們不願看到的。

原因也簡單,沙俄是聯通歐亞的國家,一旦沙俄成為清國的附庸,清國復仇的戰火,就會直接燒到歐洲,這其中以德法最為緊張,德意志與沙俄的距離太近,一旦清國出兵,德意志難免要被捲入戰爭之中,而法蘭西更是緊張,地中海是法蘭西的軟肋,一旦清軍進入地中海,就可以直接攻擊法蘭西本土了。

沙俄的地理,很是為妙,巴爾幹半島連線黑海的一側,就是沙俄的領土,一旦這塊土地被清國佔領,戰爭離著法蘭西就近在咫尺了。

其他歐洲小國,多半是打算與東方的大帝國扯上關係,帝國之間的戰爭,尤其是這次動輒數百萬人參與的戰爭,不是這些個小國玩得起的遊戲,不說參戰,就是這樣的大軍,從這些國家經過,也會帶來災難的。

清**隊在沙俄大肆屠殺人口的惡行,被歐洲各國有意無視了,這才是事情的關鍵,清國這樣的國家,如今對歐洲來說,太過恐怖了,一旦戰火燃向歐洲,一旦清國繼續這樣的戰爭,誰能受得了?

但清國開戰之初,就打出了報復的旗號,這些在道義上是說的過去的,雖說有些不近情理,但各國都能理解清國的心情,理解歸理解,但誰也不想這樣的戰爭在本國發生。

最為關鍵的問題,不能在明面上議論,清國的實力,是毋庸置疑的,強國有強國的尊嚴,一旦在和談之中,談及這樣的惡行,歐洲諸國也怕清國惱羞成怒啊!

有主和派就有主戰派,無論是英法德奧還是沙俄,都能看到清國的短板,海軍,是清國的軟肋,而清國綿長的海疆,也是其天然的缺陷,就在主和派積極準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