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部分(第3/5頁)
章節報錯
什麼本質上的改變嗎?沒有!如果不是我們在亞洲的祖國讓美國這邊不得不重視,我們華人現在也許還是被歧視性排擠的。想一想我們華人能得到美國國籍,是因為什麼?是因為越來愈多在美留學的中國人受不了美國的歧視返回了大陸。是因為大陸對那個島的壓迫性越來越強。美國需要抵消這種影響。但就算是那樣,我們華人依然長期被歧視。現在依然是如此。”
林克還沒說完。他繼續說:“到了二十一世紀,美國需要華人的天然紐帶和中國保持一定的友好,所以一些華人得以上位。那些職務看起來是位高權重,有好幾個部長,還出現過州長副州長。但美國的政治核心是議會。我們華人出過多少個議員?”
“從華人抵達美國那一刻開始到現在為止,只出現過一個參議員,和一隻手能數得過來的國會議員。我們已經超過六十年沒有出過參議員了。現在國會里只有一個華人議員。那些部長也許可以提意見,但是所有意見都要經過白宮幕僚團隊,最後還要經過議會。部長這個職務說白了,就是他們擺在神壇的上佛像,共我們華人燒香許願的,下面的和尚該做什麼就做什麼。而州長的聲音,出了自己的州。那些職位對華人整利益起不到什麼作用。”
樊仲坤沒想到林克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也沒想到林克的“野心”會那麼大。
林克的意思,恐怕是要推一個華人參議員出來。
作為參議員,在美國的地位是相當特殊的。只要是當上了參議員,連任的可能性會很大。參議員的權力也非常大,單個參議員就有可能改變一向政策。可以說,只要是當上了參議員,就是美國的政治大伽了,可以萌蔭數代,甚至可以帶更多的華人上位。
“你的意思是,想將大部分的華人集中支援民主黨,讓民主黨不得不重視華人政治家?”
林克坦承說:“沒錯,我就是那樣的想法。”
樊仲坤沉默了好一會,才說:“可是主動靠向民主黨,只怕會讓他們輕視。那就適得其反了。”
他細細思量過林克的話,覺得林克說的確實有些道理,只是太過容易得到的東西,沒人會珍惜。華人主動投靠民主黨,他們未必會重視。
“你說的沒錯,所以我不會出手,如果我看得順眼的,不管是那個政黨的,我都可以資助。”林克搖頭說。“查理助選,可以讓華人政治家感受到民主黨更重視他們。民主黨也會認為,他們是花費了一定的資源才將我們華人拉攏過去的。”
他頓了一下,說:“共和黨對此沒感覺,華人也能得到民主黨的一些資源。如果讓共和黨緊張了,和民主黨競爭華人,華人的地位也能提高一些。”
樊仲坤知道林克想得有些理想。不過如果華人能有一個前提的話,他的想法,倒也有幾分可行。
那個前提就是,華人的力量大到一定的程度。
美國的政治是一個精英政治體系。一個族裔人口有多少,關係不太大其實就是在選舉的時候哄幾句就差不多了。關鍵還是精英階層有多少。
華人有錢人不少,但大部分談不上精英。因為華人涉及的行業對美國的經濟影響起不到舉足輕重的程度。所以美國華人的力量看似不弱,但實際上只是有益補充。在這種情況下,美國社會當然不會給多少面子。
但現在不一樣,林克在美國的農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現在在金融業和傳媒也打下了基礎。美國華人的力量就陡然提升了不少。
在這種前提下,操作一下,華人的地位得到迅速提高似乎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基於這種考慮,樊仲坤還是希望林克能公開支援華人政治家:“林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政治傾向。我擔心就算你讓加奧瓦尼議員幫助我們華人政治家競選,也未必能讓共和黨的華人轉變陣營。我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