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美國政府計算物業稅時,是以市值租金為根據,推算真正的物業價值。當物業稅的估值遠遠低於成交價時,次貸經紀有責任拒絕承辦這項交易。有一段頗長時間,物業的價值都被嚴重高估,與真實的價值脫了鉤。部分房貸經紀只想著發財,向次貸放款人收取回傭,故意將利率抬高,又將不合適的次貸推介給置業者,或是明知物業價值有問題也不採取適當行動。

這些經紀無視法律及沒有社會責任,都是美國次貸風暴的成因之一,因此美國的司法部門正在調查及起訴違法的房貸經紀;可是,那些忽視次貸放款人及社會利益的虛報收入借款人,雖然犯了法,卻可以逃過檢控。這也是美國文化獨有的扭曲正義感。

三、貸款公司推動次貸畸形發展

沒有放款的貸款公司或者貸款機構,即次貸放款人的協助,經紀也無法完成有問題的次貸交易。次貸放款人將錢借給沒能力供款的置業者或者炒家,看來是很笨的商業活動。事實上也確是低能。而罪魁禍首,是因為貸款公司受制過度才會出現。

九十年代末期,美國銀行或者貸款公司要進行房貸貸款並不容易,除了法律規管太多,管得太死之外,貸款程式複雜而且手續過多,拖的時間也太長。首先,借款人要向銀行申請貸款並得到初步批核,主要是審查借款人的資產和信貸記錄;如果信貸人資產不足或者信貸記錄欠佳,這宗房貸申請會被拒絕;審查合格之後,便要找銀行以外的獨立評估員評估物業價值,有需要的話還得找工程人員檢驗;跟著再找獨立保險公司進行擔保;最後由一位名為結案人員closer的次貸放款人代表籤置房貸檔案。過程涉及多位在政府註冊的專業人員,檔案和程式並不簡單,如果房貸是八成以上,還要具備私人貸款保險,即是俗稱PMI(Private Mortgage Insurance)的保險。有些人辦理兩三個月都未能得到貸款。房市是變化快速的市場,要等兩三個月才能完成買賣,從事貸款業的商人和想得到房貸的置業者的困難,可想而知。

貸款機構看到次貸易做,不受法律監管,當然取易舍難,大家一窩蜂地做次貸。做次貸只要一位房貸經紀將借款人介紹到次貸放款人那裡去,次貸放款人肯放款,便完成了所有過程。由於是私人貸款,政府亦不願監管。除了加州之外,美國的房貸經紀不需執照、沒有法例監管,他們的質素自然良莠不齊。房貸經紀是吃傭的行業,當然儘量批出貸款,不理會供款人的還款能力,當大家發覺批貸款太濫時,情況已非常惡劣。

第八章 涉及次貸的各方實情(4)

'圖B1

這是一盒早在次貸還未大行其道時,派給貸款申請人解釋貸款過程的錄影帶,1995年製作。錄影帶的內容仍然有用,因為除了次貸之外,在美申請房貸的過程和十多年前差不多。繁複費時的房貸申請程式,相信是次貸在美國大受歡迎的催化劑。'

經紀和借款置業的人採用次貸,主要因為借款人信貸不良或者無法證明收入,也有部分人是為免卻繁瑣的程式耽誤時間,而先採用次貸買下房子,日後再做轉按。現在美國次貸的元兇2/28 ARM,即是頭兩年定息優惠供款(通常是%)免供本金,其後28年高息浮動利率供款(通常是%)的房貸方式,正是針對先以次貸買房子,兩年之內轉按為優惠貸款。置業者先以次貸買下房產,兩年之內可以建立一筆資產,並透過定期供款得到良好信貸記錄。到時再花一點錢(通常是未清繳款項的2%手續費,再加上原本次貸合約規定的提早清還房貸賠款)做轉按,避過第三年開始的高息供款。可惜,房市下滑,樓價疲弱,早前買的房子變成負資產,不能轉按。結果,借款人被困於次貸貸款,無法脫身。

如果美國的房貸監管法律比較寬鬆,上述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