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宜昌鐵路壩機場。 本來已經停用了幾個月的機場突然變得忙碌起來,不少地勤人員乘坐輪船從萬縣、重慶等地抵達這裡。 鐵路壩機場其實是宜昌第二座機場,在這之前,原本是有一個水上飛機場的。 1934年冬至1935年春,湖北省第九行政督察專員兼宜昌縣縣長羅經猷奉命,利用原川漢鐵路宜昌火車站站址(時稱上鐵路壩)改建飛機場,定名為宜昌鐵路壩飛機場。 機場寬580米、長735米,延伸跑道長1000米,可以起降美國“道格拉斯”飛機、義大利雙翼飛機等。 因為經停宜昌的飛機都在鐵路壩機場降落,水上飛機場就取消了。 隨著局勢的發展,鐵路機場就成了軍民兩用機場。 在日軍攻佔武漢後,宜昌的位置就有些靠前了,所以經常遭到日軍的轟炸。 鐵路壩機場也幾經轟炸,也修繕過數次。 不過空軍在這裡損失了幾架飛機後,就放棄了這裡,隨即又改為民用機場,只是偶爾有軍機降落。 隨著日軍開啟戰略轟炸後,就連民用航班也不敢在這裡停留,最後航線取消,鐵路壩機場就關閉了。 時隔幾個月,誰又能想到這裡又重新恢復了生機。 之前雖說關閉,但宜昌機場也有修繕,因此如今可以很快投入使用,只是不如廣陽壩、梁山等機場的裝置那麼完善。 “這個機場還是不行。”看著眼前這機場的各種設施,李航不禁搖頭。 宜昌鐵路壩機場之前是軍民兩用機場,但軍用機場的時間很短,也未進行過相關的建設。 很多設施甚至不如恩施機場。 本來李航是打算讓第九大隊在這裡休整一晚,明天再回去。 但因為機場的停機坪太小,若是八十多架飛機全部停留,連起飛都有問題。 起飛效率很低,若是遇到空襲,恐怕都起降不了幾架飛機。 “的確存在很大的問題,但這裡已經是距離前線最近的機場了,總不能跑到長沙和常德的機場去吧?”鄭紹愚也有些無奈,但的確是沒有太好的選擇。 長沙本來有三個機場。 大託鋪機場最早,但也廢棄地早,原因是租期到了,只能把土地還給農民。 第二個機場是大沅洲機場,原本是民用機場,可以起降客機這些沒什麼問題,自然也能起降軍用飛機。 只是這個機場在去年二月就被日軍炸燬了,然後也沒修復。 第三個飛機場距離市區最近,叫作協操坪機場,可以起降小型的飛機,戰鬥機降落肯定沒問題。 但因為距離武漢太近,這個機場並未按照軍用機場改建。 用是能用,但不是多好用,臨時起降還行。 至於常德那個機場,屬於修好了又被破壞的機場。 目前倒是在修繕,但短時間是無法作為軍用機場使用的。 其實常德這個位置真不錯,其機場利用起來,可以作為很好的前線機場。 “第四大隊調兩個中隊去恩施機場吧。”李航想了想,便有了想法。 “恩施機場距離前線可不近。” “這也是個問題,以伊16的作戰半徑,駐紮在恩施的確有些勉強。那就調整之前的部署,第四大隊的四個中隊,兩個中隊駐紮在宜昌,兩個中隊留駐重慶。 第九大隊也是如此,兩個中隊留守,兩個中隊駐紮在恩施。 還是半個月一輪換,直到前線的戰事結束。”李航想了想,還是決定更改一下駐防計劃。 “這個辦法可行。”鄭紹愚一聽,當即便同意了這個方案。 不過光兩人同意不行,還得向張庭孟彙報。 趁著有空,李航和鄭紹愚則是帶著幾個人逛逛宜昌城。 二十年代末到三十年代初是宜昌最繁榮。 在抗戰爆發後,因為宜昌成為重要的物資中轉點,也出現了畸形的繁榮。 可隨著武漢淪陷,日軍對宜昌等地的轟炸開始,宜昌的繁榮不再。 原本整個宜昌縣有著十幾萬人口,如今只有數萬人。 走在大街上,李航可以很清楚地感覺到一絲蕭條。 想想也是,原本可以居住十幾萬人口的縣,如今只有數萬人。 這就像後世的偏遠小縣城,過年時有一二十萬人,平時只有幾萬人。 不僅是蕭條,還有一些轟炸的痕跡存在。 有的建築被大火燒燬了,也沒